【华声在线】跟着地理老师去科考 湖南师大附中的地理科学实践课程探索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4-08-29 人气: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重理论,轻实践,口上讲得头头是道,实际中不知所以,是许多地理教师的通病。受到软硬件条件的诸多制约,地理实践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学落地十分困难,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缺失严重,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普遍较少,动手能力差、不能学以致用以及对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缺乏认识更是中国学生学习地理的短板。湖南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素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近年来,在实践课程开发以及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上更是亮点纷呈。
       2014年开始,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重点打造“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精品课程,出版了该课程的学习指南,倡导“玩中学地理”,创新学习地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2016年开始,在时任教研组长向超老师的推动下,利用暑假时间,由本校地理老师精心策划和组织,师生先后赴崀山、福建、贵州、广西、湘西、湘东南、陕西等地开展地理综合野外考察活动。在地理教研组微信公众号有他们每一次科学考察活动每一天行程的详细记录,图文并茂,专业生动。
图片 1.png
  2024年暑假,在湖南省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科研与教师发展处副主任向超的率领下,来自本部高一、初一、初二三个年级及集团校的约100名师生又奔赴陕西、宁夏开展地理科学野外探索之旅。
  为什么固原会成为古丝路枢纽?选择柠条、小叶锦鸡儿、斜茎黄芪(沙打旺)、三叶草(白花车轴草)、苜蓿等豆科植物作为黄土高原绿化先锋植物的原因是什么?须弥山佛像的主要岩石类型是什么?中国科学院为啥要在沙坡头设立野外试验站?沙坡头站、长武站、固原站三个站相比,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为什么天下黄河富宁夏?沙湖景区的沙漠项目价格和沙坡头景区的项目价格有何差别?原因是什么?贺兰山东麓和地中海气候区种植葡萄的条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是行程行将结束前一天晚上举行的小组分享会上,指导专家和老师们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图片 2.png
  本次地理综合野外考察活动的考察地点涉及礼泉县乡村旅游特色村袁家村、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宁夏回族自治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生态试验站、须弥山石窟、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宁夏沙湖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葡萄酒庄园、贺兰山岩画、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宁夏农科院生物中心等。
  学生们在附中地理教师团队引领下、中国科学院专家教授马永清、胡亚鲜、郭梁、杨昊天等指导下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和应用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旅游与区域开发、环境生态、历史地理、文化地理等综合知识,探究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和农业增产、沙漠的治理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及特色产业发展等课题。
  与大多数中小学研学旅行相比,湖南师大附中“跟着地理老师去旅行”这一坚持开展了近十年的科学实践活动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具有课程性、专业性、综合性、研究性、教育性等五大特点。
  第一是课程性。暑假地理综合野外考察活动属于学校人本课程体系拓展课程中的综合实践课程,由本校地理老师开发设计并实施,有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指导手册。学习活动由行前预习活动、行中考察活动和行后心得体会三部分组成。其中,预习活动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思考相关问题,考察活动由背景材料和考察任务两部分组成,心得体会要求当日完成并在晚上分享汇报上交流展示。课程结束,每位学生要交一份总的考察报告(论文),会收到一份由自评、组评和师评组成的评价量表。还会选出学生代表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汇报会。
  第二是专业性。每一次地理综合野外考察,在考察地点的选择上,都会考虑突出地理味和有深度,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治理、沙坡头的“草方格”治沙技术、“塞上江南”银川平原的灌溉农业和特色农业……都是地理课本上讲过的内容。将地理课堂搬到野外,与知识撞个满怀,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自然与社会中的地理现象,促进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专业性还表现在专家的引领,每次野外考察活动都会邀请对考察地点熟悉和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教授随队指导。
图片 3.png
  第三是综合性。7天时间,100余名师生,跨2个省级行政区,走遍宁夏5个地级市和4个地形区,经历13站考察点(其中有),3场小组分享会,覆盖地质地貌、气候、生物土壤、资源环境、农业工业、旅游开发、区域发展等地理主题,学生们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人地关系均有深入的思考,既有学科内的综合,也实现了地理与生物、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的融合。
  第四是研究性。首先,此次野外考察活动提供了许多生动、真实、复杂、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发生知识迁移,进行探究,学以致用。其次,学生们来到了5个中国科学院或宁夏科学研究机构野外试验站,通过听讲座、参观和交流,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起对科学研究的向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老师还鼓励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光去看去问去听去想,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小论文或考察报告。
图片 4.png
  第五是教育性。作为地理综合野外考察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渗透价值观教育。师生们体验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创造精神。感受到了刻苦严谨、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无怨无悔、崇尚科学的治沙精神,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老师们还十分注重学生的文明习惯与养成教育,学生们树立和强化了注意守时、举止文明、互相帮助、爱护环境等意识。
图片 5.png
  “受暴雨导致道路损毁影响,没有去成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行程进行了调整,我们深刻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固原生态试验站参访,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科学研究与试验如何助力黄土高原宽谷丘陵区兼顾生态修复与农业增产。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了地处丝绸之路要道上的固原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这是一位老师在野外考察途中的感受。
  参加此次野外考察活动的附中高一年级邓佳琦同学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地理是科学的,因为它严谨的光辉;地理是浪漫的,它是你走过的每一段路和遇见的山川草木。地理课本上提到的黄土高原、贺兰山以及其他知识在过去是多么抽象的概念,因为自然行为的跨度太长,我们难以知觉。我们带着实地考察的热情来到这里,深入到宁夏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及城市乡村,感慨和难忘的是青黄错落的黄土高原,是中卫广阔无边的沙坡头,是固原绿草如茵的云雾山,是引人入胜的镇北堡,以及那些课文中记载的,没有记载的一桩桩西北往事。”
图片 6.png
  两次参加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马永清教授说:“湖南师大附中把地理课堂搬进大自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真正做到了研和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体现了做中学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师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这种做实做深的教育方法值得点赞。”马永清教授对参与组织活动的中学老师赞不绝口:“从你们身上我学习了如何当好一个中学老师,你们是真正科学知识的普及者!”
  原文链接:https://hsjy.voc.com.cn/mobile/article/520753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