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杰出校友刘少军院士将唯一工作站设在广州

杰出校友刘少军院士将唯一工作站设在广州:让中国人吃好鱼吃放心鱼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主任刘少军30多年专注于研究淡水鱼育种技术,一点点地敲开了世界同行认为鱼类远缘杂交难以形成可育品系的认识坚冰,带领科研团队突破鱼类远缘杂交生殖难关,创建了一批宝贵的新型四倍体和二倍体鱼品系;建立了一步法和多步法育种技术并用之研制了一批优质鱼类。怀揣着“让中国人吃好鱼,吃放心鱼”的初心和梦想,刘少军院士在广州设立了自己在全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也无疑是把广州作为自己完成梦想的实践地。



对话刘少军院士:广州日报:收集鱼类的精液非常需要耐心,等待鱼苗的出现也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您为何会沉浸于“鱼类远缘杂交”的科研事业中?
刘少军:从事鱼类远缘杂交研究离不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我对这个事业的追求来自于我从心底里就爱这一行,我的工作目标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上优质健康鱼类。有了这个目标,所有事情以这个为中心,自然不会在实验室以及池塘边上感到枯燥和寂寞,更多是在期待中工作,比如期待新型鱼类的诞生等等。这样的生活是有目标和意义的。这样的生活谈不上浪漫,却是充实的。广州日报:刘筠院士以勤奋扎实的科研精神和朴素的草根情怀而流芳。您同样是以勤奋和执着的科研精神取得巨大的科研成就。您每年都会写一篇文章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不知父亲在哪些方面对您影响最大?刘少军:受父亲的影响,我才步入鱼类遗传育种研究这一行;受父亲的影响,我才学会要努力地工作。我在每年的怀念父亲的信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感谢他老人家对自己的栽培; 同时这也是总结过去的工作,汇报正在做的工作,说出后续将要开展的工作。以此促进爱老尊老的实验室文化建设;弘扬脚踏实地、探索创新、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激励实验室全体人员不忘初心,奋发图强,努力工作,多出成果。
广州日报:刘筠院士教育后代们都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家训是因何而来?
刘少军:父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父亲在世时,教育我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他对我的教诲来自于他对党的忠诚和爱戴,父亲经历了旧社会受过的苦,非常珍惜新社会带来的幸福生活,经常教诲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员的身份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广州日报:您会如何教导年轻科学家跟着兴趣坚定走自己的科研道路,而不是被以金钱论英雄的价值观所牵引呢?
刘少军:我告诫学生,要把课堂知识学习与课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实验室研究要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文章要写在大地上;科研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农业是国家的基础,青年人投身于农业研究大有作为。同样,年轻人投入水产研究大有作为。水产事业是一个平凡的事业,如何在平凡的事业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认为有两个因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兴趣,爱上一行,是干出一行的基础;爱上一行,就不会在干这一行的时候感到枯草。另外一个因素是执着,要朝着确定的目标持续的奋斗,不要因为有的研究方向容易获得课题资助而经常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们实验室的室训为:脚踏实地、探索创新、持之以恒、水到渠成。
(来源: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龙锟 编辑:马俊贤)
(编辑:焦畅 审核:谭伟 终审:陈迪勋)
校友简介:
刘少军(1962年— ),男,湖南武冈人,我校初69班、高77班毕业,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科学家、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