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我校两位杰出校友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的10月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就面临了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危机,为了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揭开序幕。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为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以及出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老同志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我校(广益)高25班校友张履谦院士、(广益)高32班校友李进良教授荣获该纪念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为紫铜胎体镀金,和平鸽镀银,红色绶带中为持枪志愿军战士,跨过奔流的鸭绿江,寓意战士们赢得五次战役胜利的五颗明星与五个箭头,象征70周年的70束光芒四射,金达莱花形围以桂叶,整体典雅大方,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于老一辈出国作战人员的爱戴与敬意。
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会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前排左四为张履谦院士)
张履谦,1926年出生,湖南长沙县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1938年,他高小毕业,考上湖南平大初级中学,入学考试中,数学和语文均为满分。学校因此为他免去学费,颁发了校级奖学金。
1942年,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他主要依靠自学,高中考上广益中学(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益中学是一所私立中学,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于1905年创办,原名惟一学堂。这所学校在当时的长沙首屈一指,社会上流传着“要学习,进广益”的谚语。
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在武汉招生,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学院(1957年更名为西北工业大学)也在武汉招生。他均被录取,后为“富国强兵”,选择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生长于湖南一方热土的张履谦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他亲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世界领先的艰难过程。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为我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参加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参与我国通信、气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的研制,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7年11月6日,李进良教授回母校讲学,校长谢永红,副校长陈迪勋亲切会见了李进良教授,代表全校师生对杰出校友返回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李进良教授对母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办学成绩卓著感到由衷地高兴,他表示,作为校友十分愿意利用自己的学识为母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再尽绵薄之力。随后,在学校会议厅,李进良教授作了题为《4G/5G+3D是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的学术报告,讲座结束后,李进良校友还为母校留言,表达感激和祝福之情。
校友简介
李进良,出生于1929年,湖南攸县人。1947年我校(广益)高32班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总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奠基人之一。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动通信》杂志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讯产业网、校友会
图文:焦畅
审核:陈迪勋
加强联系 增进友谊
沟通信息 互助互励
关心母校 共同发展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桃子湖路48号
电话:0731-88864493
邮编:410006
网址:http://www.hnsdf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