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的楷模 ——怀念黎赞唐老师

发布:刘磊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5-13 人气:

    全国劳动模范、中学教育界名流黎赞唐老师,从1913年到1960年退休止,在湖南师院(今师大)附中及其前身广益中学任教教学达45年之久。1955年起,我有幸与他同校工作,且于1956年10月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事加同志,情谊较深,即使在他退休后,也常有交往。1989年我负责设计制作的学校第一个校史陈列馆,展出了黎老师的事迹:1991年我应《长沙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征稿,撰写了《黎赞唐传略》,并被缩写收入是志的“人物传略”栏目,为所列长沙地区从1840年以来150年间的77位教育名人之一。1999年我负责编辑的《我与母校》一书中,有好几位老校友在回忆文章里不约而同地写到了他。总之,我对黎老师很敬佩,也有所了解。在他老人家诞生120周年前夕,特撰本文以示怀念。
黎赞唐,男,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904年入前清湖南高等学堂(原岳麓书院,今湖南大学),攻读理科,1911年毕业。他早年受维新思想和欧美先进科学的影响,向往民主与科学。1909年加入同盟会。从1913年起,应聘担任湖南私立广益中学兼任、专任(1941年起)教学教员,并先后在船山中学、大麓中学、兑泽中学、省立女子二中等多所学校兼课。到1960年70高龄退休止。黎老师于1970年9月16日病逝,享年81岁。
     黎赞唐老师一生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在旧社会度过了60年,他坚守“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出污泥而不染,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在新社会生活了21年,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党为国,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在数学教学上造诣高深,与汪澹华、陈鹿平、杨少岩等省会长沙市中学教育界著名的数学教师齐名。1956年国家第一次工资改革中,他是全市中学教师中仅有的两名一级教师(当是是教师中级别最高的)之一。建国后,他积极靠拢组织,追求进步,1956年以67岁的高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文件,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模范带头,教书育人,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学校领导考虑到他年过古稀,拟照顾减轻其教学工作量。他说:“在旧社会,我们这些教书匠糊里糊涂,不知为什么教书;现在成了人民教师,党和国家把我们当成‘人类灵魂工程师’,社会地位提高了,肩上的担子重一点算什么呢!”坚决不肯,表现出了当主人翁的气概和老当益壮的精神。他退休后,主动搬到女儿季芳家里居住,把自己的私房、庭院全部无偿地献给国家。在病危时,他立下遗嘱,告诫子女将他的遗体火化,丧事从简,不惊动在外地的子女儿孙和他工作过一辈子的师院附中的师生,以免因他的去世而影响别人的工作。终其一生,黎老师总是要求自己尽可能多地奉献,却从不向单位和社会索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充分表明他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黎老师对待学生如同子女,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表现怎样,都一视同仁,既不偏爱优生,更不歧视差生。他在课堂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每讲解完一个问题后,总要反复向全班学生询问:“听懂了吗?我还有什么地方有讲清楚呢?”并有重点地问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不懂就问呀!不要紧的。”直到全班学生喜形于色,露出心领神会的,他才放心讲解下一个问题。有时个别学生偶尔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点小动作时,他便缓步走到这个学生课桌前,俯下身去,拍拍学生的肩膀,耐心地说:“何解不听啰?我没有讲好,是吗?”那种十分关键而又亲切感人的神态,常常使得个别学生惭愧不已,立即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也使全班学生更加聚精会神地听课。他在课堂上从不斥责学生,即使在讲评作业的错误,或提问学生不能回答时,也总是慈祥地说:“可能是我交代不清楚,未能使你们每个人都懂得。”并耐心细致地再一次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清楚。总之,他事事处处体现出对学生负责和热爱学生的精神。
    黎赞唐老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代数、三解、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课程门门都能教,门门都教得好,才艺精湛,经验丰富。解放前和上世纪50年代,学校都总结推广过他的教学经验,经他培养和受他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数学教师数以百计。1956年,他写了《我是如何教懂学生的》一文,学校百年史馆分四条、用16句话介绍了他的教学经验。现略加诠释如后:
  (一)钻研教材:“六读”教材遍遍新,理顺编排穷原因。创例设疑求新意,重、难关键不放松。
赞唐老师在自己的经验总结中说:“要钻研教材,挖掘和明确其思想性和科学性。”他大学理科毕业,在旧社会教过中学数学36年,正如他自己所言,“旧教材不论哪一页的内容我都能背得出,新教材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难于理解的地方,但我在备课上从来不敢放松。”他归纳了备课的“六读法”,即备课要读六遍教材,每读一遍都有其特殊目的,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他注重理解教材的编排,考虑它何以必须如此编排,从而领会其科学的系统性。他注重理解基本概念,认识它的内涵和外延,并创例设疑,考虑如何解决学生在理解它时的困难和可能发生的混淆问题。他注重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消化。他经常备课至深夜,务求自己对教材融会贯通,透彻理解,几十年如一日。
  (二)讲求教法:联系实际讲课程,条理清晰思路明。启发思维求发展,言简意赅教态亲。
    赞唐老师在自己的经验总结中说:“要从学生出发,进行一切教学活动。”他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很讲求教学方法。他很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认识每一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他经常从学生的周围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如讲圆台就了联系烟窗所需砖块的计算,讲圆锥就联系教室里灯罩所需材料的计算,讲菱台就联系走廊上果皮箱及操场上所堆石子(并说明为什么要堆成菱形)的计算,讲排列组合就联系班上选出班委的问题,等等,使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对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都有重大意义,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他在讲授新课中,总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充分估计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深入分析,明确交待,言简意赅。许多老校友回忆说:“黎老师授课,从不照本宣科,对每个定义和每条定理,都要举很多例题反复加以论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哪怕是极其复杂的问题也觉得易懂,而且记得牢,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同学们都爱上他的刘要,数学成绩都很好。”另一位校友回忆说:“黎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真负责,一丝不敬,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批改作业:习题先作分类型,难易适当搭配匀。要求图美字工整,详批细改勤讲评。
    赞唐老师积多年教学之经验,认为“教材是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获得计算公式的经典(重要依据),习题是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和运用公式的主要材料(重要手段),因此,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就必须充分重视习题”(见《我是如何教懂学生的》)。他坚持“新口尝梨子”,给学生布置的习题,都自己先做一遍,他“做了很多的习题,将它们进行分类,哪些是复习性的,哪些是巩固新课用的,哪些是带有启发性的。然后根据新课的难易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难易搭配,给以适当的各类习题”(同上注)。他有几个练习本,有一次,课代表发练习本时,发现有一本的封面上没有姓名,打开一看,逐题解答得清清楚楚,书写十分工整,原来是黎老师的,大家敬佩不已。他在几十年的教学中,练就了娴熟的教艺,一些老校友反映,“黎老师的板书工整且有计划,字迹均匀清晰,每节课刚好写完整块黑板,等到黑板写满,就知道要下课了。他画圆可以不用圆规,画坐标和角也可能不用直尺和三角板,信手画出来的圆跟用圆规画出来的一样圆;横坐标、纵坐标、横平竖直:30°、45°、60°的角,都分毫不差。”而他却认为“即使我随便画出来的都是正确的,也不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样就失去了画图的指导性,如果学生也照我一样随手画,将永远得不出正确的图形,对他们以后制图和学习数学造成不良习惯。多画图、画正确的图可以加速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制图的技能和精细爱美的性格”(同上注)。因此,他很重视使用作图工作。他批改作作业一直很仔细,很及时,从不马虎和拖欠;对学生做错了的也不是简单地画“×”号,而是具体指出错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更正,有时还当面批改。在讲评作业时,黎老师总是面向多数,肯定多,注意正面引导学生思考发生错误的原因和找到更正的思路。特别是学生出了差错,从不责怪学生,总是把责任归咎到自己交代不清上。
  (四)勤于辅导:夜扶拐杖进校门,下班辅导帮学生。不厌其烦答疑问,七旬高龄感动人。
    赞唐教师一贯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学生都教懂,“让只只蚂蚁都抓上树”,认为“包教不包懂”不是人民教师的态度。因此,他坚持每天晚自习时下班辅导。当时,不论是广益或附中学习风气都很好,下午七时上晚自习的铃声响过后,教室里便鸦雀无声。几乎每到七时半,黎老师便扶着拐杖轻轻地推开门,缓步走进教室,等待学生提问。学生们都很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有问题要问时便起立致敬,而黎老师总是招呼学生坐下来,自己轻轻地走近学生的座位,俯下身去给学生轻声细语的解答,直到学生完全理解为止。他下班辅导从不间断,不论是酷热盛夏,还是凛冽寒冬都一样。据一位老校友回忆:“有天夜晚,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黎老师家住北门外百善堂,离学校二三里路,全班同学都希望他不要来下班辅导。可是,到了七时半左右,黎老师披着满身雪花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大家望着他老人家冻红的面颊无不热泪盈眶,这一幕感人的情景,令我们终身难忘。”
    黎老师一辈子教过的学生不可胜数,为国家培养了无数合格的人才。对其亲侄儿、国内外立名的黎氏三院士(即同胞兄弟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成长出付出了不少心血。1937年夏,他的胞弟不幸病逝,弟媳的家庭经济失去了来源。当时,大侄黎鳌虽已进入国立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二侄介寿及三侄磊石正待上中学,他便接纳侄儿、侄女(比介寿大4岁)和弟媳住到自己家中,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胞弟留下的重担,当年秋就让两个侄儿以同等学力进入广益的初中。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薪俸只及战前的1/5,全家10多口的生活十分艰难,他仍坚持连续抚养他们读了5年中学。而且除了以自己敬业爱生的精神影响他们之外,还要求他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国效力”。由于基础较好,加上刻苦自学,1943年两侄儿双双考取了国立中正医学院(后来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年后的1996年,黎鳌在写给堂妹黎委芳老人的信中充满感激的心情说:“我们三兄弟均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总是与五弟、六弟(即介寿、磊石)和儿孙们说,我们兄弟三人的成长,是与伯父的抚育与教养分不开的。”
    黎赞唐老师毕业从事“为国育人”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解放后,他虽年事日高,仍以极高的热情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勤勤恳恳地工作,且成绩显著,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1955年1月,他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中学、师范、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代表会议,1956年4月和5月,他先后出席了湖南省第二次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并受到毛主席及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6年11月,又当选为中国教育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他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转载湖南省文史研究室2009年第1期《文史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