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教新报】高考冲刺|生物:回眸经典 从容应对
【本期嘉宾】汪训贤:湖南师大附中生物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际生物奥赛金牌教练。
时间如白驹过隙,现在离2020届全国高考只有两个多月了。越是临近高考,越要保持平稳心态,越要做好精心计划,越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两个多月,只要计划周密,严格实施,有条不紊,心态平稳,你的学业还可突飞猛进;两个多月,如果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手忙脚乱,焦燥不安,也可导致你功败垂成。
翻开近三年来的全国生物高考题,我们感觉难度并非很大,但得分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还是多数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一些生物学概念、原理、定律等知识没有落实到位。这就启示我们在这高考前的两个多月,必须静下心来,回归教材,回眸经典,落实基础。
1.回眸经典语句,把握开题钥匙
往届高考选择题的一些选项,非选择题的一些小题,其素材就是人教版教材中的原文,如2019届全国I卷第1题的四个选项,几乎都是教材原文的变式;第31题第(2)小题“种间竞争通常是指?”就是必修3第73页“种间竞争”概念的默写。可就是这些教材中的原文默写,考生们的得分很低。因此,在这关键的两个月,学生应该重新拾起课本,回眸教材,准确掌握教材中的经典名词和语句,把握好开启题目的金钥匙。
2.回眸经典例题,力争举一反三
教材中的例题、课后题也是高考命题的好素材。命题专家们常将这些例题、课后题进行适当的改造,变式为高考题,用以检测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2019届全国I卷第4题,考查的神经调节、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知识,就是教材必修3第33页的课后练习题的一道变式题。其中的“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还只在这道练习题中出现过,教材正文中没有。如果你理解了这道课后练习题的真正含义,就能轻而易举地解答第4题。因此,对教材中的例题、课后题等经典题,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力争做到举一反三。
3.回眸经典实验,掌握操作流程
生物实验题的命题素材来源广泛,如2019届全国I卷第2题考查的是必修2第75页的“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选学内容;又如2019届全国Ⅲ卷第29题第(2)小题考查的是教材必修1第73页“技能训练”栏目的拓展延伸;再如2017届全国I卷第29题考查的是必修2第44页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迁移运用。由此可见,高考实验题素材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章节后的分组实验,二是正文中的经典实验,三是正文后的补充栏目。因此,学生不仅要留心教材章节后的分组实验,还要回眸正文中的经典实验、探究活动、资料搜集和分析、技能训练等栏目的内容,开展发散式思考,掌握实验操作流程。
4.回眸经典课堂,运用答题技巧
高中阶段,学生听过的生物课数以千计,其中的一些课让人记忆犹新。这种课堂,要么是老师传授了一种让你豁然开朗的解题方法,要么是老师教导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答题技巧等等。高考之前的两个月,考生更需要静下心来,回眸这些经典课堂,将曾经受益匪浅的解题方法、答题技巧灵活运用于高考当中。
总而言之,只有回眸经典,才会胸有成竹,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类型的生物高考题。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004/20200420144736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