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我校退休教师邓日:一辈子一件事

发布:系统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9-11 人气:

湖南师大附中原副校长邓日
本网报道 记者 李薇薇
  在见邓日校长之前,心中有无数的猜测,这个曾经叱咤教坛的风云人物是怎样的?终于在一个雨后的早晨,见到了他,虽年近八旬,依旧精神矍铄。作为湖南师大附中的老校长,邓校长谈起他经历的课改,眼中依旧透露出对教育的热诚。从毕业之后开始任教中学语文,到担任教学组长,再到任副校长,最后直到退休,邓校长在长达43年的教学生涯中,为“中学语文”奋斗了一辈子,而他对语文教育的大胆创新和改革,让湖南省的语文教育大放异彩。而他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还三权于学生”等理论,在现今的语文教育中,依然是不少教师的教学指导。
  读与写结合 改变“少慢差费”
  1980年秋季开始,湖南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湖南师大附中作为试点学校,语文教改实验分两科进行:一是阅读课,而是作文课。阅读课的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而作文课则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素材的积累入手,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由此一来,编纂一套科学有效的教材的任务显得格外关键。“阅读教材,我综合了全国统编和另外三所学校编的四种教材,重新组编课文。初中的三年,我选编了教材260余篇,还有诗词100多篇,除此之外,还有歇后语、谚语、警句。高中也选编了课文200多篇。”邓校长边回忆,边翻开曾经教材的目录,每个教学单元都清晰地列出了教学重点,选编的文章详略相辅,有教师精讲,有独立阅读,教学相长。“作文教材,我基本上按照培养记叙、说明、议论能力的内容和技能要求,由易到难地分解成一个个训练项目这也为学校培养了不少写作的苗子,”谈起曾经培育过的学生,邓校长眼中满是欣赏和自豪,“有2/5的学生都发表过文章,更有9个学生还参加作文比赛获了奖。”
  1984年,初中实验班的学生毕业。据统计,每个学生除了学好了课本上选的约300篇文章以外,还读了不少课外书。平均每个学生读课外书10本,270余万字。而且,学生们都有课外的摘抄本,平均每个人摘抄了10万多字,除了课内作文,他们还每个人写了“生活速记”“分析笔记”130篇以上。拿到一篇浅显的文言文,借助工具书,学生们能够独立阅读和翻译,写作方面,多数学生能在45分钟之内写出一篇质量中上的作文。
  还“三权”于生 改变“填鸭式”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至今依旧是社会上讨论不休的话题。当时教育界普遍认可的旧式教育,在邓日校长看来,存在三个弊端:讲的太多,启发太少,“目中无人”。“讲得太多了,学生没有时间看书,也没有时间思考;启发很少,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目中无人’,缺乏民主,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邓校长解释道。
  但在当时,这是一种极为普遍却又不合理的现象。如何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邓日校长就提出:“还‘三权’于生。”所谓“把‘三权’还给学生”,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学生有了“权”,能好好看书,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这就启动了学生的“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这在当时来看,是十分超前的论调。邓校长说:“上课讲少点,讲精点,此外就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有所疑,才能有所发现,要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试卷;而讨论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邓日校长教初高中整体连贯的实验班6年,至今也已经二十多年,他依然保存着学生们的一些作文。而当年的学生,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多个领域,可谓桃李满天下。“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做好了,也就够了。”这是邓日校长对自己近半个世纪教育生涯的最朴实的总结,这短短一句话背后,是四十多年的兢兢业业,是笔耕不辍的著述250万字,是无数个“全省第一”,是数不尽的荣誉和勋章。从青年到壮年,从青丝到白头,这位教改路上辛勤的探索者,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如太阳般带来了光热与希望,养育出青春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