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湖南教育】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铺路搭台
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铺路搭台
谢永红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四有老师;四格体系;四大工程;四大平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全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精心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加大教师表彰力度、提高教师政治和社会地位等等,切实加强了教师培养培训,初步形成了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宏观层面的多措并举,需要中观层面的分类施策,更需要微观层面或者说学校层面的大力作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需要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化发展,其成长成熟往往在入职后履职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好比树木、森林和气候,只有棵棵秀木参天,才有密林蔽地接天,才能形成气候蔚成风气。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主要任务是培植“树木”,在充分利用改革势能、政策利好的同时,应该扎实做好精育名师、助力成长这篇大文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铺好路搭好台。
湖南师大附中有着“慎选良师,精育名师”的办学传统。多年来,学校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慎选良师”,严把教师招聘关;另一方面注重“精育名师”,在教师培训培养出实招下苦功。学校不是消极地“等靠要”,依赖“输血”度日;而是积极地“育培促”,主动“造血”保健,潜心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共同体,致力建设富有情怀、长于实践、崇尚研究的卓越教师队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对标“四有老师”,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努力方向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来自何处和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去往何方。确立发展方向,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既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添砖加瓦、献智出力。
“四有好老师”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孔子曾将圣贤之道概括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四有好老师”与此一脉相承:“有理想信念”就是“志于道”,要求教师树立鸿鹄大志,确立崇高信仰;“有道德情操”就是“据于德”,要求教师“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林崇德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有仁爱之心”就是“依于仁”,要求教师爱生如子、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有扎实学识”就是“游于艺”,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丰厚学识学养,练就育人本领,提升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认识到,争做“四有好老师”,不是跟风向赶时髦,而是行使命践初心。
学校还将“四有好老师”和“十项准则”结合起来,划定了教师职业行为底线。2018年11月发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上述十项准则,与“四有好老师”基本内涵吻合一致。湖南师大附中以“十项准则”为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遵循,积极引导教职员工“恪守十项准则,争做四有老师”,自觉地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湖南师大附中将“四有好老师”确立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学校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持恒如一地开展党风廉政、师德师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校坚持“四个严格”(严格师德师风宣教、严格师德师风督导、严格师德师风考核、严格失德失范查处),从组织构建、制度构建、防线构建等多个维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规范教职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学校实施“深度培训、适度超前、注重规划、个性发展”的校本研修策略,强化教师培训培养,促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学校全面倡导以“真心、真情、真诚”为内核的“三真教育”,要求教职员工用高尚、神圣、无私、纯洁的师爱,打造仁爱之光四溢的育人圣殿,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
二、构建“四格体系”,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复杂历程,明确了“四有”方向,还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迷航、不迷滞、不迷漫、不迷惘。湖南师大附中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特征与规律,结合教师成长实际,构建完善了“四格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绘就了施工图和路线图(如下图)。
“入格”是对初入职、新入门教师的发展要求。学成毕业,不意味着具备了从教资质;登上讲坛,不意味着就成了合格教师。启功先生曾作诗勉励北师大毕业生:“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因此,强化新教师“入格”培训,帮助其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在“慎选良师”基础上,必须注重对“新人”的岗前培训、入职培训和职初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师范生”到“育人师”的嬗变,从而由“生手”变成“熟手”,成为合格型教师。
“升格”是对初步站稳讲台、基本适应岗位的合格型教师的发展要求。合格不等于胜任,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指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深层次特征。”可见,胜任不只是称职,而须是优秀;不只是尽职尽责,而须是卓有成就。站稳讲台、成为合格型教师也许难度不大,但要由“合格”走向“胜任”,从“熟手”变成“能手”,必须痛下功夫,甚至“为伊消得人憔悴”。由合格型教师“升格”为骨干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要紧的几步”。
“创格”是对具有强大胜任力、较高成熟度的骨干型教师的发展要求。所谓“创格”,是指教师形成个体教育教学特色,创立独特教书育人风格,实现由骨干型教师向卓越型教师的重大跨越。湖南师大附中拥有可观的骨干型教师群体,整体成熟度高,优秀教师比较集中。但是,不少教师成为骨干型教师后,似乎就步入了专业化发展“平台期”,成长趋于停滞,前进动力不足,发展机能萎缩,职业倦怠弥漫。基于此,学校提出了“优秀是卓越的大敌”的命题,号召教职员工从优秀走向卓越,通过学习、研究、探索冲出“高原”,战胜“大敌”,突破发展瓶颈,创立独特风格,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卓越教师。
“超格”是对卓越型教师的继续发展要求。与其他“三格”相比,“超格”强调的不是“入乎其内”,而是“出乎其外”。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教师专业化发展既要入得去,也要出得来,唯有敢于“超格”,才能步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智慧境界,实现专家化、学者化的理想成长。湖南师大附中将“超格”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卓越教师”。其主要特征:一是具有崇高职业理想和坚定职业信念,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科学人才观、绿色质量观和人本教学观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教书育人成果丰硕;二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系统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卓著,形成鲜明教学特色甚至独特教学风格;三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思想、德育实施、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设“四大工程”,铺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通道
俗话说:“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花招。”湖南师大附中不单成功构建了“四格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而且建设了“四大工程”,铺就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通道。
一是青蓝工程。通过入职培训、师徒结对等方式,助力新教师“入格”,迅速“起跑”并顺利“跟跑”,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合格型教师。湖南师大附中的青蓝工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类型多,包括教学师徒、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成长导师)师徒、教练师徒、名师培养师徒等多个类型;二是管理实,实行了过程督导、中期检评和学分制管理。
二是青年名师培养工程。在成长导师和专家顾问的引领下,通过专题讲座、问题研讨、榜样示范、案例剖析、主题沙龙、观摩交流、项目推动、学历进修等多种方式,促使教师“升格”,在“跟跑”过程中实现“并跑”,成为骨干型教师。学校每五年(与改革发展规划同步)培养一批青年名师,已经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名师领航工程。又叫“领雁工程”,旨在培养名师,发挥其领头雁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发展共同体。近来来,湖南师大附中先后建立了长沙市谢永红校长工作室、长沙市梁良樑地理名师工作室、长沙市肖鹏飞化学名师工作室、长沙市张宇数学名师工作室、长沙市赵优良数学名师工作室以及多个校级学科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推动作用,鼓励他们全面“领跑”,既成全他人又成就自我,发展成为“头雁式”卓越型教师。
四是教育家孵化工程。学校开启了研究型卓越高中创建工程,倡导教师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鼓励名师大胆“秀跑”,组织名师参加各级各类高端培训和学术活动,推荐名师参加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芙蓉教学名师、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重要竞评活动,借力湖南省名师、名校长“十百千万工程”,孵化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教师和管理专家。
四、打造“四大平台”,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广阔舞台
湖南师大附中还精心打造教师培训培养“四大平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1.培训平台。采取多种举措,强化教师培训。一是请进来讲,包括请专家来校培训、讲学、指导,请名师来校分享、交流、研讨,等等。二是送出去学,包括送出去参加培训、访学游学、学历进修、考察研修,也包括送教送培、支教支边、援疆援藏等。三是结对子帮,包括教学师徒、教育师徒、教练师徒、青年名师培养师徒、学生成长导师师徒等。
2.研学平台。建成教师研修院,强化教师业务学习。一是坐下来读,包括业务学习、阅读分享、寒暑假读书活动等。二是围拢来辩,包括中心组集中学习、团队集中研修、主题沙龙等。三是扶上去讲,组建学术讲师团,通过微短讲座、送课送培、学术交流等途径培养“外向型教师”。
3.磨课平台。聚焦课堂教学,强化教师教研。一是跟进堂听,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二是推上台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比武活动。三是定时间考,开展学法考试、学科业务考试、教育通识考试等。
4.学术平台。大兴研究之风,强化教师科研。一是静下心研,启动校级课题研究,力争“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确保教师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比率不低于85%。二是埋下头写,倡导并组织教育专著、校本教材编著或论文、案例、课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写作,定期开展主题论文评比活动。三是大力度激,推出研究型教师奖、教科研成果奖、专著出版资助、学历进修援助、优秀资源包入库激励、《探索》展示等多项制度,全面强化教科研激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这一目标任务的达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基层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铺路搭台,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