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开学第一课上,高三学生叹:“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自豪”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4-08 人气:

今日,全市高三学生迎来了复学的日子。图为湖南师大附中学子回到了久违的教室。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文 通讯员 苏晓玲)在家度过了超长寒假后,湖南师大附中G1720班的张亦驰同学终于不用宅家备战高考了,今日,他与全市高三学生终于迎来了复学的日子,向梦想全力发起冲刺。开学第一天,学校防疫工作做得如何?学生都学了什么?聊了什么?记者来到湖南师大附中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校门口,学校张贴了“一米文化圈”,旨在提醒学生在校内尽量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长沙晚报通讯员 罗辑学 摄

推广“一米文化”

上午7时左右,记者在湖南师大附中校门口看到,尽管工作人员在检测学生体温,但是并没有引发学生扎堆的现象。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苏建祥向记者介绍,在校高三学子共有1000余名,为避免学生入校扎堆,学校采取了错峰错时入校的措施。与此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每天会在学生入校前对其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为此,该校在学校正门口设置了4个通道,其中两个通道安装了热成像仪,当学生通过时,热成像仪可实时测量出学生的体温,另外两个通道由学校工作人员用额温枪检测。

当记者入校采访时,工作人员则及时提醒记者要先对手部进行消毒,再进行体温检测。进入校园,地上贴的“一米文化圈距离产生美”和3种不同颜色的箭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苏建祥说,学校张贴“一米文化圈”旨在提醒学生在校内尽量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他表示,学校之所以推广“一米文化”是希望以一种新文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好的理念和习惯。另外,地上3种不同颜色的箭头则用来指引不同班级学生错峰上下楼的路径。

这样的细致防疫安排无处不在。记者在该校教学楼看到,每一个楼层都摆放了免洗的消毒液,供师生使用;在每一间教室外,都张贴了一次性口罩佩戴程序和方法以及教室管理办法。例如,教室每天通风换气3次;每天对课桌椅、教辅设备、门把手进行清洁,每日进行日常消毒;安排专人巡查教室内外的卫生并登记……在食堂,学校给每一张座位还贴上了学生的名字,学生就餐时需要对号入座。

G1720班学生张亦驰在讲台上分享此次疫情对他的激励。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摄

把疫情当教材

来到教室,记者发现,学生座位已经调整为单行单座,师生们则按照相关要求佩戴口罩上课。黑板上,“现在距离高考还有90天”的高考日历信息提醒着每一位返校的学子要全力冲刺。尽管剩余备考时间不多了,学校并没有安排学生学习新内容,整个上午都腾出来给学生做疫情防控培训、心理辅导以及收看开学第一课视频。

“我们要把疫情当教材,把生活当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理念和品质。”苏建祥说,学校因此在开学第一天提倡慢下来,让他们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充足的身心准备。

上午8时55分,G1720班老师龚红玲给学生们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让寒假里“憋坏”的孩子们走上讲台,聊他们的所思所想。“下面哪位同学先来?”龚红玲的话音刚落,坐在第一排的张亦驰举起了手。他自信地走上讲台,与台下的师生分享起了他的感受。

“疫情期间,我看到了许多人在抗疫一线奋战,他们的努力和勇气令我感动。然而,疫情当前,宅在家里备战高考的我却爱莫能助,未来,我也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亦驰坦言,虽然以前他的梦想也是想当一名医生,但当时让他萌生这一念头的只不过是身边有亲戚在从事医生这一职业,而且待遇比较高。但是,经历了此次疫情后,他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梦想。“清明节当天,全国为因抗疫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默哀,当我听到了屋外响起了防空警报声、鸣笛声的那一刻时,我得到了一个充分的理由去为这一梦想奋斗——未来也要做最美逆行者,去守护他人的生命。”

张亦驰的抛砖引玉引发了同学蒋序章的思考。“我关注中国工业比较多,尤其是在此次疫情发生时,我看到了中国工业的力量,许多优秀的企业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转型,让全国的口罩产能迅速扩大,大大缓解了口罩荒,让口罩价格迅速回落。目前,中国还在抗疫的同时,还不忘向国外输送抗疫物资,这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蒋序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