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湖南教育】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普通高中办学策略调整
新高考正式登陆湖南以来,全社会的目光聚焦新高考,尤其是选课走班。《湖南教育》2019年12月A版刊发了我校校长谢永红的文章《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普通高中办学策略调整》,全文收录如下:
新高考正式登陆湖南以来,全社会的目光聚焦新高考,尤其是选课走班。的确,新高考最大的“变脸”在于设置了选学选考机制,新高考最大的难题在于走班制教学的组织实施。走班制教学显然有别于传统固定班教学,它以学生自我认知为前提,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推进走班制教学,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说,既是新挑战,更是新机遇。只有抓住了这一重大机遇,主动调整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普通高中办学策略,我们才能真正“以考改撬动教改”,真正以“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材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来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学业性向、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因素来自主选课,学校依据学生选课情况“私人定制”个性化课程表,开设不同学科组合、不同层次组合的走班制教学班,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样态都将面临新挑战,呈现新变化,传统育人方式理所当然要作出相应调整。
第一,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学校育人方式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新高考从本质上讲,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深化,其核心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包括科目选择权(不分文理,3+1+2)、课程选择权(选课走班)、考试选择权(未来外语可能两考)、学校选择权(取消录取批次,两依据一参考)、专业选择权(实行专业组平行志愿)等,其本质是关注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成为实现差异发展、打通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核心举措;帮助学生发展选择能力并储备选择实力,成为普通高中学校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个首要任务,前提在指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核心在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和有效实施,关键在打磨高效课堂教学,难点在走班教学的科学管理。首当其冲的是要顶层设计学校课程体系,丰富与拓展课程内容,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玉琨教授曾指出:“课程结构和体系决定人才规格与质量,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结构与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好学校的必备条件。”在21世纪初,湖南师大附中就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成功构建了基础性、选择性兼顾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进入新时代,学校趁势而为,创建了适应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人本课程体系,通过强调基础性确保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强调选择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两者结合凸显课程的育人价值——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的有机结合,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本课程体系的应运而生,应该说是我校育人方式重大调整的一大标志。
第二,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学生由“他育”为主变为自我教育为主,学校育人方式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处于流动状态,教学班教师基本上无暇顾及学生德育问题,而行政班班主任只能实行“间断性”德育管理,从而有可能造成所谓学生德育“间歇空档”。当然,学校可以采取降低重心扁平管理、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工作室责任制等方式解决,但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和成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常说:“管理退一步,教育进一步。”老是牵手行,如何撒手跑?可见,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强化学生自主治理理念,突出学生德育主体性,是应有之义,是必由之路。多年来,湖南师大附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治理,建立了学生自治委员会,上到参政议政,下到保健保洁,其自治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放养型”育人方式,曾经让附中毕业生“六多”(入党的多、当干部的多、拿奖学金的多、文体骨干多、社团领袖多、公派出国留学的多)“三特别”(基础特别扎实、素质特别全面、发展后劲特别足),如今也必然在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显奇功、生奇效。学生是在自治中学会自治的,学校唯有放手让学生自主治理、自我教育,让学生形成自尊自重、自主自强的人生态度,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可能出现的德育“空白”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填补,管理“链条”才有可能得到及时接续。
第三,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学生由单一的学业追求变为综合的素质发展,学校育人方式必须作出相应调整。破除“一考定终身”,变单一学业追求为综合素养提升,是新高考的基本精神和重大使命。新高考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势必倒逼基础教育纠正应试教育倾向,服务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学校必须更新质量观,改追求高升学率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必须更新人才观,改培养“有竞争力的考生”为培养“有故事的人”。新高考绝对不能搞“因考施教”,绝对不能指挥师生“智育崇拜”片面发展,绝对不能蜕变成新的应试教育;实行走班制教学,绝不能冲淡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不能淡化学生的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通过生涯规划来自我优化,通过综合实践来储备德能,通过研学创新来磨砺锋芒,通过综合评价来自我展示,通过素质提升来自我实现。惟其如此,学生才能获得全面而个性化、主动而生动的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初衷才能成为现实。为此,湖南师大附中建立了学生全面发展保障体系、学生个性发展支持体系、个性化作业管理和学业辅导体系、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家庭困难学生扶助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多种体制机制,特别是成立了心理发展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生活指导中心、综合实践指导中心、班主任工作室等“四中心一工作室”,全面呵护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们相信,有如此强大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作保障,拿下走班制教学的种种挑战都将不在话下。
实行走班制教学,教师是关键。走班制教学,要求教师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等全面更新,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全面提升,还要求教师拥有多重身份,学业导师、心理导师、升学导师、课题研究导师、生涯规划导师等一肩挑;具备多种能力,指导能力、规划能力、疏导能力、评价能力、研究能力等齐跟进;要调整教法管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类制宜、因学定教、因势利导等都兼顾。因此,实行走班制教学,必须全面优化教师能力结构。
第一,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要求教师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而课程是培养人的载体,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是“学校一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这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得到极大地扩展和丰富,教师再也不能只做单纯的课程实施者,还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与开发者。正因为这样,湖南师大附中成立了课程委员会,开展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在“两性四型”特色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了人本课程体系,组织教师大力开发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的多样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实行“学校架构,学科充实”的课程开发策略,学校构建一、二级课程框架,负责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学科或部门根据顶层设计开发具体课程,或根据现实需要整体开发,或基于往年实践整合完善,或对成熟校本课程作升级改造,或对先进校外课程作引进推广。全校教职工以巨大热情,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热潮之中,迄今共开发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研究型校本课程280余门,其中19门校本课程正式出版了相应教材,多门课程被评定为省市优秀校本课程。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教育效能发挥就有可能实现最大化。
第二,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要求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向全面的育人者转变。走班制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关系,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经师”,更应该成为“人师”;不能只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更应该“传其道解其惑”。尤其是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德育有可能出现“空白地带”,教师更应该以德为先、以人为本,自觉承担起育人职责,全方位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湖南师大附中全面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巩固和完善传统的“四大节三体验两服务一学习”德育平台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心理发展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生活指导中心、综合实践指导中心和黄雅芩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四中心一工作室”,组建了学业导师、学科竞赛导师、专业训练导师、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导师、生涯规划导师、心理辅导咨询导师、生活导师、综合社会实践导师等多支导师队伍,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学校连年承办“省培计划”高中生涯规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已经成为全省生涯规划培训中心;学校举办生涯规划导师认证培训多期,已经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生涯规划导师队伍;学校成立了心理教研组和“在途中”心理社,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拥有持证心理辅导师近30名。学校还特别倡导“师生发展共同体”建设,要求教师一方面认认真真培养学生,一方面扎扎实实提升自己,在教与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第三,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要求教师由过去的教育“苦行僧”向教育研究者转变。“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教育常规管理将复杂化,行政班管理职能可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可能淡薄,学生监管可能左支右绌,问题疏解可能顾此失彼;教学常规工作将复杂化,诸如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教学评价等都将出现变化,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将变得困难;师生关系经营将复杂化,师生相见的陌生化、相处的碎片化,将影响师生课堂有效对话的实现和融洽师生关系的共建;设施设备管理将复杂化,大到教室格局、小到桌椅布置都要推翻重组……出问题很正常,有问题不可怕,问题就是课题,有问题就有研究,问题越多研究机会越多,问题越大研究价值越大。学校应该因势利导,引领教师研究,从“亦步亦趋的教书匠”走向“与时俱进的教育家”。因此,湖南师大附中启动了研究型高中创建工程,建立了示范性高中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基地,我们相信,只有引导教师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走到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才不会被那些琐碎事务牵着鼻子走,从而告别“低效率勤奋”,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天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四,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要求教师由过去的职业化工作者向专业化发展者转变。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下,学校应立足岗位,着眼长远,积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形成教育特色与教学风格,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湖南师大附中经过长年实践探索,成功构建了教师校本研学体系、国内国际合作交流体系、教师研究成果孵化与推广体系、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体系、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等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形成了“深度培训、适度超前、注重规划、个性发展”的师资建设思路,构建了内容序列化、方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选择自主化的“四化”教师发展体系,提升了教职工的成长质量和综合素质。2018年,湖南师大附中被确认为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研究方向为“示范性高中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此,学校建设了青蓝工程、青年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引领工程、教育家孵化工程等四大工程,打造了培训平台、研修平台、磨课平台、学术平台等四大平台,建设了湖南师大附中之谟教师研修院,引领教职工走上了一条教、读、研、赛、写五位一体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新高考来了,不具建设性的争议没有任何意义,“应试化解读”更有违制度设计初衷。面对走班制教学新样态,作为普通高中,必须透彻理解其改革精神实质,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变革固有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大好时机,不错失发展良机。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QXwYbdEG6zreh1mSYI6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