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
【杰出校友面对面】钱于军:从牛津博士到金融开放的“架桥者”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人物名片
钱于军,湖南师大附中1985届校友。现任瑞银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本科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历任德意志银行亚洲自然资源投行部主管兼环球银行亚太区执行委员会成员、花旗银行(中国)拟任行长和花旗集团亚太区多个高管职务,以及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亚太区执行委员会成员,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人物素描
他的名字,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紧密相连。在投行业深耕,对接中国企业和全球资本,见证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并购史。从伦敦老牌投行的“B股先锋”再到瑞银证券的掌舵者,30年的职业生涯,在中国金融业的高光与变革中,烙上独特的印记。
约这场采访,非常不易,因为钱于军太忙。近日,记者在北京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终于见到了他。“从长沙远道而来,你们辛苦啦!”钱于军热情迎上前来。
钱于军以“求新”之志践行金融使命。他认为的这个“新”,不仅是金融科技的革新,更是理念的突破与文化的深耕。
“牢记老师嘱咐,我高考数学获满分”
上世纪70年代末,因父母工作调往长沙,当时家住岳麓山下的钱于军,晨起上学,总要穿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
“我高三读的是文科,感谢师大附中的老师,嘱咐我不要放弃数理化。高考时我的数学获得满分,我也有幸拿到当年长沙市文科高考最高分。”中学时的钱于军文理兼修,“跨界”的特质初现端倪。他说:“我曾参加过长沙市一个历史知识竞赛并获奖,后来在《长沙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豆腐块’,题目大意是‘学好历史,数理化知识也少不了’。”
“学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那时英语歌曲比赛、作文竞赛我都参加。”钱于军说,老师常教导,竞技场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别人很偏,我很全面”,要有“田忌赛马”的战术。
“后来,很多人惊讶我从政治学转向金融,而这一自我挑战意识,可能在师大附中就已经萌芽了吧。”他笑着说。
结缘投行,成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活地图”
钱于军与投行结缘,与我国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有直接关系。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1991年,中国迈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第一步,即发行B股。
钱于军工作的第一家投行,叫洛希尔父子有限公司。这是伦敦一家有200多年历史、洛希尔犹太家族旗下从事投行业务的集团,也是最早一批参与上海B股上市融资的跨国投行。1993年,钱于军被该公司选中,成为首批参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拓荒者”。
“我入行的第一个IPO项目,就是古井贡B股,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最初的跨境并购顾问,到主导华能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煤电项目,钱于军亲历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壮阔历程。
此后,其职业轨迹几乎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活地图”:1997年至2003年,他在瑞银香港投行部积累了跨境并购经验,后跳出瑞银;2015年重返瑞银,担任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推动其成为首家外资控股券商;2019年出任瑞银证券董事长,整合投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助力瑞银在华业务规模翻倍;2024年转岗瑞银亚太区任职后,仍牵头负责瑞银收购瑞信后的中国业务整合,展现其不可替代的行业影响力。
服务新经济,金融业需多元文化土壤的滋养
面对新经济浪潮,钱于军成为政策制定者与市场参与者间的“架桥者”。
“金融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它需要多元文化土壤的滋养。”钱于军讲了个故事。2006年,中国化工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凯诺斯100%股权。当时的董事长在项目交割时,把一封亲笔起草的、中英文对照版的信,发给当地上千名员工,祝大家新年快乐,并介绍了中国文化,承诺未来保证大家工作的稳定性。“做久了金融业就知道,行业中一切永远是‘新’的,有温度的。”
钱于军认为,企业要长足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企业文化。瑞银注重多元化及包容性,关注的领域很广泛,涉及性别、心理健康、文化背景等。注重招聘、提拔和留住更多优秀女性员工,女性做事细致,善于与人沟通,“万物以融为和,和能生长。”
长沙金融业发展,可引进跨领域国际化视野人才
“当我们的交易员能读懂岳麓山上的碑刻,金融产品设计师理解‘经世致用’的深意,长沙的金融生态就可能拥有不可替代的基因。”钱于军表示,长沙着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可以善用岳麓书院的文化IP,让湖湘文脉滋养现代金融,让跨领域国际化视野人才脱颖而出。
金融生态的完善,需要政府、企业与人才的协同共建。钱于军建议,在人才建设方面,可做到“三力齐发”。比如产教融合,联合高校开设金融科技、跨境投融资等课程,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政策引力,通过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吸引海内外金融专才,打造“人才蓄水池”;锻造国际化平台,引入外资机构设立区域总部,以项目实践带动本土团队成长。
对话校友
长沙晚报:面对新经济浪潮,金融人才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
钱于军:一是跨领域能力,既要懂金融,也要了解科技、产业趋势,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二是国际化视野,熟悉跨境资本运作规则,助力企业“出海”与“引进来”;三是创新思维,在合规前提下探索金融工具创新,如绿色债券、ESG投资;四是风险意识,新经济企业往往高增长与高风险并存,投行人需在机遇与风控间精准平衡。
长沙晚报:长沙金融业创新发展可聚焦哪些方面?
钱于军:长沙可围绕“五问”,创新举措机制推动金融业发展:定位之问,长沙如何利用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打造差异化金融竞争力;开放之问,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长沙如何推动本土企业跨境融资;创新之问,如何培育新经济企业,形成“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人才之问,长沙能否借鉴“沪港通”经验,与一线城市共建人才流动机制;普惠之问,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如用好“鱼米之乡”资源打造大型农业产业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