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面对面】马俊:向全球慢病管理递上闪亮“中国名片”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5-03-03 人气:
  •   深圳硅基仿生联合创始人、深圳心寰科技创始人马俊。受访者供图  深圳硅基仿生联合创始人、深圳心寰科技创始人马俊。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人物名片
  马俊,湖南师大附中2002届校友,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深圳心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专注于医疗器械创新,推动企业在糖尿病数字化管理、心内超声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硅基仿生先后承担和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3项,为全球患者带去福音。
  人物素描
  面对困扰人类健康的慢病风险,他与团队携手不断革新底层医疗技术,开发创新医疗产品,以可及的成本和优质的服务造福大众。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中,他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创业者担当,助推中国医疗技术服务全球。
  2025年伊始,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硅基仿生交上了首年出海的成绩单——2024年公司产品覆盖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海外营收近1800万美元。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的马俊,一位从岳麓山下走出去的湖湘学子,带着“革新医疗技术,服务大众健康”的使命,扎根医疗器械领域近十年,以湖南人独有的蛮劲和韧劲,为全球慢性病管理递上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他表示:“医疗科技出海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包容中看见人生的更多可能
  “学习哪有捷径,就像我们新产品的研发,从来都是一根根硬骨头地啃、一个个技术难关地闯。”在深圳,四十岁出头的马俊回忆起在师大附中的求学时光,眼神中仍满是少年神态,“突击搞考试检测,下雨天老师们抢着进教室发‘学习福利’……这些场景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但师大附中有一点不一样,老师们学习虽抓得紧,但绝不以成绩论英雄。”
  进入师大附中,让马俊第一次直面“人外有人”的现实,却也在附中“卧虎藏龙”的氛围中,学会了以平和心态接纳自身短板。“老师总说,人的潜能是多面的,未来充满可能。”这种包容与信念,让少年的内心逐渐强大,也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底层逻辑——硅基仿生。马俊对搭档和团队的挑选持以同样的包容:“我从不幻想遇到的人会十全十美,因为我自己也做不到。我乐意去接受他人的缺点,用其所长,努力让1+1大于2。”
  让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慢病诊疗
  “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从德国留学回国之后,就一直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2015年,马俊与团队创立硅基仿生,专注于神经视觉调控、糖尿病、致盲性眼病、消化道癌症等罕见病以及重大慢病监测、防控和诊疗的创新医疗器械解决方案的突破。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水平,传统的扎指血测量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2021年11月,硅基仿生的核心产品硅基动感动态血糖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免指血校准CGM(连续血糖监测)产品。它采用第二代葡萄糖传感器技术,通过植入式柔性微针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患者在整个14天的使用期内不再需要定期采集指尖血,大大减轻了反复扎手指的痛苦和感染风险。同时,硅基动感动态血糖仪将测量误差控制在9%以内,以医疗级精度、免校准无痛操作和实时数据追踪功能,打破了国际巨头对CGM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产品上市后迅速占据国内市场超30%份额,成为国内市占率第一,并通过出口为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控糖用户提供了糖尿病综合防治、精准诊疗的“中国方案”。
  技术的突破源于对研发的极致投入。公司近三年累计融资超10亿元。目前,硅基仿生已构建覆盖材料科学、生物传感、微纳制造的全技术链条,仅2024年便新增专利近60项,为产品可靠性与量产能力提供保障。
  期待与长沙有更多缘分
  不止步于当下,持续突破自我边界,师大附中的攀登和拼搏精神在马俊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硅基仿生稳步成长,他也在创业道路上不断迈进。2021年,马俊携手团队创立心寰科技,专注于心内超声(ICE)领域研发。
  凭借不懈努力与创新,心寰科技一举突破全球技术极限,发布全球最细的2D ICE导管,极大降低了心内手术的难度及并发症风险。同时为更好地帮助医生开展手术、进一步减轻患者手术负担,心寰科技首创采用全新技术开展下一代产品4D ICE的研发工作。相较于其他技术路线,该产品不仅保持了优良性能,成本更是实现数量级降低,为心内手术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与发展契机。
  在持续创业的漫漫征途中,马俊始终心系家乡长沙的发展。采访结束时,马俊略带神秘和兴奋地向我们透露,目前公司已与长沙相关领域达成了合作方案,“长沙的大健康产业充满生机,相信未来我们会与长沙有更多的链接”。
  对话校友
  愿为家乡发展“闯新路”
  记者:硅基仿生正推动“技术出海”,而长沙正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您提到与家乡的合作,未来是否会在研发上寻找机会呢?
  马俊:长沙的医疗资源与人才储备有独特优势。中部地区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亟待升级的医疗需求,但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尚未完善。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制造”的本地化布局,带动传感器材料、生物芯片等上下游企业集聚,让湖南不仅是消费市场,更成为创新策源地。就像硅基动感的命名一样——“硅”是硬科技,“基”是扎根中国,而“仿生”是向生命学习,这或许也是湖湘精神的一种延续。
  记者:您如何看待“校友回湘”?
  马俊:“校友回湘”是情怀更是战略。湖南有扎实的医疗资源与亟待升级的产业需求,而校友群体汇聚了技术、资本与全球视野。“校友回湘”不仅是反哺家乡,更是构建“产学研用”闭环的关键——让湖南从医疗资源大省升级为创新策源地。附中教会我们“敢为人先”,如今该轮到我们为家乡“敢闯新路”了。
  记者:您说自己是个爱折腾的人,对未来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有何建议?
  马俊:创业不是为“折腾”而折腾,得锚定真实需求,找准市场痛点。不论是硅基仿生还是心寰科技,用新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降低治疗费用始终是我创业的原动力。我建议年轻人创业之前先问问自己:“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若答案清晰,便带着使命感扎根。还是那句话,希望你们对未来充满好奇、保持热情,同时不惧未来、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