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2019暑假去哪儿?附中科考队在三清山做标本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9年07月28日 06:53


课题名称:湖南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研学旅行课程创新与劳动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课程批准号:XJK19AJC008

云萦百折山千叠,仙峰峡谷探真知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三清山不仅植物种类繁多,动物种类也非常多。已知的野生动物1827种,其中有脊椎动物401种,昆虫1327种。在脊椎动物中,有兽类22科67种(或亚类),鸟类47科226种(或亚类),爬行类11科49种(或亚类),两栖类8科23种(或亚类)。三清山野生动物不仅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而且还栖息有大量珍稀、特有的种类。如云豹、白颈长尾雉、猕猴、穿山甲、金猫、虎纹蛙等。

科考队的同学们早就对动物学研究心生向往,面对捕虫网和解剖剪等工具,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本次科考特聘湖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周琼教授主讲动物学,主要研学项目包括采集标本制作标本解剖标本三大部分。在周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上山捕蜂蝶,下水观鱼虾,精心制作标本,解剖分类典型,忙碌几天,收获多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采集标本

图片

少年急走追蜂蝶,眼疾手快入囊中


图片



【悉心指导】

出发之前,周教授和冯老师手把手教会大家使用三角袋、补虫网、捕虫瓶,特别提醒大家使用毒瓶的注意事项。
图片


     周教授的讲解非常细致,在采集的路上,草丛中、树枝上、小溪边、土壤中,到处都是她授课的材料。就连把自己偷偷卷在苎麻叶片中的卷叶甲,也没能躲过她犀利的眼神。跟着周教授走一圈儿,感觉世界都不再一样,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虫虫小伙伴”呀~



     
图片           
图片
【眼疾手快】
图片
背上捕虫网的孩子们,显得格外天真浪漫。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午,我们外出采集昆虫标本,天气很好,我们的心情更是欢欣雀跃。我们采集到了鳞翅目的昆虫如凤蝶、粉蝶等,还采集到了同翅目的昆虫如沐蝉,鞘翅目的昆虫如虎甲。(张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冯老师原来是捕蝶高手,追了近百米,终于抓到它。很遗憾没有录下他神勇矫健的身姿,还好赵珂同学用心把当时情形记录了下来。 


图片


【收获不少】   

     科考队分为两个小分队,分头采集动物标本,很快就收获不少,大家急着赶快开始制作标本,迫不及待把它们带回实验室。


图片


毒瓶和硫酸纸制成的三角袋中,都是大家的成果,向为科学献身的小动物们致敬!


图片

     

考察途中遇到的动物可不只是蝴蝶、蜻蜓,在三清山这座自然博物馆里,到处都能给你惊喜,比如图中小松鼠居然把一群小鸟赶开,然后吃独食,真是霸气得很!



02   制作标本


图片


专心致志展标本,栩栩如生化永恒

图片每次看到售卖的昆虫标本,都忍不住要掏出钱包。有机会自己动手制作标本,实在是惬意之至!


【教授指导】

   以前知道要用昆虫针把蝴蝶扎起来,却不知道原来完成一个漂亮的标本有那么多的章法。周教授从昆虫常见的类别讲起,从触角、口器、翅和足的特点逐一讲解,昆虫世界,如此丰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工合作】

       蝴蝶的前翅后缘要与身体垂直,光这一个操作,就需要两个同学一起合作。手千万要轻一点儿,鳞翅目的昆虫,翅膀金贵得很,一不小心就坏掉了。
图片
图片        

 制作标本时,昆虫针插的部位是根据各类昆虫不同的形态特点来决定的,例如:鳞翅目昆虫应插在中胸正中央(对此存在不同说法,或言与膜翅目同);膜翅目(蜂、蚁等)、双翅目昆虫(蚊、蝇等)和蜻蜓目昆虫应插在中胸中央偏右一些;鞘翅目昆虫(瓢虫、天牛金龟子等)要插在右面鞘翅的左上角(即右鞘翅内上方),针正好穿过腹面中足与后足之间;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等)要插在前翅基部上方的右侧;半翅目昆虫应插在背部小盾片右侧。昆虫标本的插针,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虫体的完整、平稳、美观和整齐,以便于后续操作的进行。(曾凡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昆虫针到底该插什么部位纠结了很久,用镊子将昆虫的小细腿一条条摆好也花了好久,不过看着他们栩栩如生的霸气样子,超有成就感。还有小朋友特意带了滴胶,期待明天的滴胶成品。


图片



03  解剖标本

图片
解剖刀下现分毫,蛔虫蚯蚓惹心跳

  

图片


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蜡盘、大头针、体视镜……工具都准备好了,只等开工!上一篇预告过的小龙虾解剖方法,答案马上就要揭晓啦~不过我们得从更为低等的动物开始,蛔虫、蚯蚓、蝗虫、河蚌、鳌虾(小龙虾)、苎麻珍蝶的幼虫(毛毛虫),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线形动物——蛔虫

图片
图片

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

简介: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身体为灰白色长圆柱状,长约15—35厘米,形似蚯蚓。尾部向腹面弯曲,有交合刺两枚;雌虫稍长而粗,圆锥形尾部不弯曲。

图片

猜猜看,兴致勃勃地排队看什么?蛔虫的肛门!


图片


图片        

在期待与恐惧的交织下,我们还是迎来了无脊椎动物学的学习。而一开始便上了一道‘大菜’——学习解剖蛔虫。蛔虫那细长圆滑的身体在我看来是噩梦般的存在,又想到它有寄生在人身体的习性,着实让我一开始难以下手。但在同学及老师的鼓励下,我先是试着用镊子夹起它,后来发现它没那么恶心时,我就直接用手拿住它,专心地开始从背部后端剖开,然后用大头针将它固定,。我欣喜地发掘着蛔虫独特的构造:那发达的生殖器官、简单的消化器官、品字形的背唇和腹唇、以及微小的排泄孔……今天的收获无疑为之后的动物学学习开了个好头。(王奕盛)

                        

图片



图片

环节动物——环毛蚓

图片
图片

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

环节动物门    寡毛纲   单向蚓目  巨蚓科

主要特征:体长230-245毫米,体宽7-12毫米。背孔自第12节与第13节间开始。背面呈紫红色或紫灰色。体上具环生的刚毛。穴居于潮湿多腐植质的泥土中,以菜园、耕地、沟渠边数量最多。体色因环境不同而异,具有保护色的功能,一般为棕、紫、红、绿等色。雌雄同体。

           

图片


徒手握住蚯蚓,再下剪刀,起初我感觉到全身的汗毛都在抗拒,但是,最后竟然沉迷其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剪刀卡嚓卡嚓地响,握住剪刀的手感受到标本的韧性,体壁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未切断的隔膜牵扯在肌肉之间,我的动物学实验之旅开始了。从未见过如此粗大的蚯蚓,以至于剪开它的体壁时我的手都在颤抖。口、咽、食道、嗉囊、砂囊……书上的图片此刻栩栩如生。我们观察了材料的基本结构,看到了消化道,神经系统。通过实验,我对书上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在对照实物识别结构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黄一可)

图片

图片

        

我做尽了心里建设,才敢于上手解剖它们。在解剖蚯蚓时,我们先判断了它的前后,找到了受精囊孔,然后沿着背面中线将其剖开,看到了里面的钙腺、砂囊、前列腺和背血管等结构。我起初觉得很无法接受,但是真正下起手解剖蚯蚓时,我很开心自己挑战了自我。(曹可欣)

图片


           

图片

软体动物——河蚌

   图片

图片

河蚌(Unionidae

软体动物门    蚌目  珠蚌科   瓣鳃纲 

简介:是一种普通的贝壳类水生动物,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雌雄异体。以滤食藻类为生,常见的有角背无齿蚌、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数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湖水泊中有出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午解剖河蚌,开壳便是一个难题。我们仔细而暴力地切断闭壳肌,再用力一掰,把左壳去除。河蚌的结构很好观察,因为材料比较大。可是神经系统非常小,很难找到,花费了我们大约四十分钟才找到并观察清楚。(黄一可)

图片

图片

     有没有小伙子端着盒饭的即视感? 乐呵着呢~~        练实验技能切剖日

图片        

河蚌的难点主要在于寻找神经节,尤其是小而无色、极易混入肉色中的脑神经节,但在大家二十几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被找到了,虽然借助了周教授的一点帮助,但我相信我们下次一定可以独立完成的。(张锦添)


图片


图片

节肢动物——鳌虾

 图片

图片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十足目  螯虾科   原螯虾属

主要特征:也称小龙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图片


来自长沙的小伙伴,肯定对解剖鳌虾,有神一般的自信——不就是剥口味虾嘛,给我半小时,能剥十斤!哈哈,你错了!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解剖一只,两个小时。


     

图片      
图片
你学会了吗?一只鳌虾的十九对附肢,不能错,更不能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午解剖了螯虾,我们先从外形看起,辨识它的附肢,一共有19对,第一步足就是我们常看见的大螯。剪开它的头胸甲,可以观察到头胸部两侧的鳃,心脏和巨大的消化腺。游离的胃中有三个钙齿组成的胃磨,幽门胃中还有刚毛着生。剪开背甲,贯穿整个腹部的后肠便清晰可见。虽然看上去着生有些紧,但幸运的是只要用力拔下尾节,整条肠就可以扯出来了。神经系统不太好观察,因为需要仔细挑去腹部肌肉,还不能剪短神经索。索性有伙伴们的帮助,我们顺利的观察到了一条完好的神经链。(黄一可)


图片

图片


你以为结束了吗?内部结构才刚刚开始……鳌虾虽小,“五脏”俱全。除了观察,还要画出第三步足。


图片   

图片        

今天,我们解剖了龙虾。我们学会了辨别雌雄龙虾的四个特征。首先,雄性第五步足基部有雄性生殖孔;其次,雌性第四,第五步足间有纳精囊孔,第三步足基部有雌性生殖孔;第三,雄性第一腹肢特化为抱握肢,雌性第一腹肢退化为单肢型;最后,相对而言,雄性螯肢较大。

我们把龙虾的十九对附肢一对对取了下来,并按顺序摆放在纸上,并标出部位名称。我们还画了第三步足的示意图,共有七节,为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指节。在画图地过程中,切忌想当然,不切实际地作图,一定要尊重事实。(张懋森)

图片  


















图片

节肢动物——蝗虫

图片

图片

蝗虫Locust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直翅目 

主要特征:俗称“蚂蚱”,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初中就学过蝗虫,昆虫纲的典型代表,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吗?当然有!


图片

图片        

今天我们解剖了蝗虫。在实验过程中,标本的刺激性气味,实在有点让人难以忍受。不过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总有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只有克服自己的弱点,克服对于实验条件的不适。在解剖蝗虫时,由于它们体壁有纵肌,所以不能用大头针直接划开,必须要用眼科剪剪开。我们重点观察了蝗虫的气管,马氏管,横纹肌。蝗虫的气管具有螺旋丝,有分支,马氏管无纹路,褐黄色,横纹肌具有横纹。(张懋森)


图片

图片


  

图片

节肢动物——苎麻珍蝶(幼虫)

图片
图片

苎麻珍蝶(Acraeaissoria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鳞翅目  珍蝶科  珍蝶属 

主要特征:翅展60mm左右。翅褐黄色,外缘有褐色的宽带,内嵌有灰白色的斑点。雄蝶前翅中室端有1条横纹,雌蝶在端纹内外各有1条横纹,后缘还有1个孤立的黑斑。反面后翅外缘三角形斑列内侧有1条褐红色的窄带。 


图片


除了解剖几种典型的节肢动物,周老师带着大家详细地回顾了常见昆虫所属目的特征,比如触角的差别,翅的差别等等。


图片

图片         

我很惊讶于自己敢鼓起勇气解剖苎麻珍蝶的幼虫,数它有多少只看上去毛绒绒的脚。我发现就算它那么小,但身体里的每一个部分都排布地恰到好处,不论是长度还是位置。仿佛每一个部件天生就属于那里,都有自己的用途,而不会被浪费。或许这也是我的勇敢尝试送给我的礼物吧。(黄一可)                

图片  

      时间很快,转眼三清山生物科考夏令营接近尾声,几天的时间里,同学们不怕长途跋涉的苦累,不怕久坐显微镜前的单调,不怕浸制标本刺鼻的气味,不怕内心对虫子的恐惧,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整体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期望科学考察结束之后,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进步!


相关链接:世界第一!湖南师大附中又夺一金!高二年级彭凌峰同学勇夺第30届国际生物奥赛金牌!


“竞霸”少年彭凌峰,从匈牙利载誉归来: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专业指导:周  琼   冯建国   易任远  

图文来源:向  阳       

  视频制作:谢正宇

  图文编辑:向  阳

  图文审核:杨群英  冯建国   

  教师团队:冯建国  易任远   欧希良   向  阳   谢正宇   张  幸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