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齐亭
湖南师大纪委派驻附中纪检监察室廉洁文化电台
第56期(2024年9月)
大家好,欢迎收听湖南师大附中廉洁文化电台“洁齐亭”。教育家精神既承载着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深厚底蕴,又焕发着时代的璀璨光芒。他宏大如星河,亲近如灯火,照亮着孩子们努力前行的追梦之路,温暖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灵之问。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一批有教育担当的附中人做客“洁齐亭”下,他们带来了支教路上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陈超。“能为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为响应“三区”支教的号召,我去到了雪峰山脚下的洪江。
上课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七年级本是朝气蓬勃,爱表达的年纪,但这堂语文课却格外的沉寂。与当地老师交流中得知,山区的娃娃语文学习会吃力些,他们不够自信,不太习惯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了许多办法走近他们,聊天谈心,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礼物,慢慢我们亲近起来。
为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把附中语文组的课前演讲,阅读分享会,表演课本剧等传统做法带了过去,组织他们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西游记》手抄报比赛、新诗朗诵会等。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演课本剧……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支教已结束,但是现在那些深情吟诵的声音还回响在耳边。
我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课外书,创办了班级图书角,鼓励他们阅读和写作。他们特别喜欢读校刊《白帆》。在哥哥姐姐文字的激励下,他们争相模仿,有几位同学的作品如愿以偿印在最喜欢的刊物上。有人说:人与山相逢,便会产生奇迹。我庆幸有机会支教,与雪峰山相遇让我变得纯粹从容、宽厚坚强。能有机会点亮乡村孩子的文学梦想让我很有成就感,和城市孩子比起来,他们能获得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有限,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们,让更多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绽放……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刘婧,我从花垣县支教回来啦!离开附中的这一年,感悟良多。
首先是底气和自信。
有人说:女人在婆家的底气,一半来自娘家,一半来自自己。对支教的小伙伴们而言,附中就是娘家,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校领导的多维关怀给了我们十足的底气。当然我们也努力不辜负学校的厚望与嘱托,我们自信满满,我们用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敬业的精神和在附中成长积累的专业素养,赢得了支教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其次是担当和幸福。
刚到支教学校,听到年级组长说“我们这里要脱贫,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直到家访时走进学生的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湘西孩子的不容易,也真正理解了附中“担当楷模”这一块招牌沉甸甸的份量和责任。如何让自己支教的作用发挥最大化?除了想方设法为贫困生筹集爱心款,如何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实际学情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传播附中教育教学的理念,成为了我这一年思考最多的问题。
把“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带给湘西,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模式深耕课堂,用身边的实例激励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我觉得这是我作为附中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支教的日子有些苦,但是回想起来又特别甜,特别幸福。去年教师节的表白墙上,有孩子说我像炽热的太阳,其实在我心里,这些满眼渴望的孩子们才是真正的太阳,他们一直在给我动力,给我被需要和被认可的幸福感。
大家好,我是历史教师袁建光,我是化学老师邓建安,我是生物教师杨群英,我是化学教师李莉,支持大湘西,附中在行动。
我们在湖南师大附中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提前祝大家:
教师节快乐!
我们一定齐心协力,立足民中实际,传承附中精神,攻坚克难,带领民中的全体师生奋勇前进!
我们一定守正创新,站好民中讲台,做好附中加法,尽己所能让民中的孩子们跟附中人同频攀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附中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