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附中新闻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教育视点 集团学校新闻联播 媒体聚焦 工作安排 微信附中 【湖南日报】多元评价+人工智能!快看这场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头脑风暴”大会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5-03-31 人气:分享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打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更加全面、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3月29日—3月30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和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湖南师大附中承办的第四届教育评价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 “以教育评价改革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这一核心主题,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 “头脑风暴” ,为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强国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教育评价突破传统,构建多方参与新格局 何为教育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本身就具有战略性。”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韩进表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加强教育战略研究,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日前,教育评价体系日趋完善,但“五唯”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和倾向,还未得到根本扭转,仍需要攻坚克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看来,教育评价改革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已从“破冰”迈向“深水区”,面临着从单一评价向多维评价转变、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趋势。如何以评价的“变量”提升教育的“质量”,是时代赋予大家的重大命题。 据悉,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通过“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与“自学、互学、展学、用学”四环相扣的教学评体系,实现“教——学——评”深度融合。同时,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师“课前引导、课中指导、课后督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三导四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和做法,培育学生高阶思维与创新能力。此外,学校构建“三维五维”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精准评价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破解“唯分数”评价困境,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实师资根基。 教育评价是教育生态的“指挥棒”,更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静表示,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形成了以县域高中振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础教育综合评价等为抓手的改革路径。他认为,教育评价须突破传统筛选功能,转向服务人才强国战略的导航系统,同时,破解“唯分数”困局需要构建全要素评价模型,并且评价改革需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共同体。“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协同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 以人工智能为翼,向教育评价高质量迈进 近年来,教育评价改革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评价改革,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核心话题。不同院校和专家纷纷从自身实践与研究出发,为大家带来了宝贵的经验与见解。 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论坛成果分享代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表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在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国家和区域产教融合的多主体效应,推进政行企校研多方协同评价,科学反映技术技能人才适应产业变革情况。 同时,信息化技术有助于职业教育建立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评价生态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既可以优化职业学校微观教学流程质量,也可以优化职业学校宏观的质量监测精度,解决职业教育评价“怎么评”和“评什么”的问题。 据李斌介绍,早在2022年,长沙民政职院便被立项为湖南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按照“五维驱动+点面推进”的改革思路,构建了专业、学生、教师、选人用人和产教融合五个层面的评价体系,搭建了教学督导、质量管理、教科研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建立常态监测和质量评价数据库,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新模式。 那么,数字化应该如何赋能教育评价? “评价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教育实践,因此必须关注技术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当前,智能评价技术正在向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教育环节渗透,形成了覆盖“教—学—管—评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数智赋能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论坛成果分享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涛表示,教育评价的理念正在从“唯分数论”向“育人导向”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标准化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公正,同时技术手段的普及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教育公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长沙研发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并依托“人人通”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劳动和社会实践、体质健康和在线学习等28个系统有效对接,伴随式采集学生成长过程性数据,以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的大数据,实现了写实记录、整理遴选、自评互评、抽样插标、公示审核全流程信息化,智能生成学生数字画像,支撑中小学开展一体化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智能化、常态化实施。 “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领域的作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便利、挑战,更多的是帮助和支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王殿军表示,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大家要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不断改进评价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公平性,为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3/28243682.html 上一篇:【长沙晚报】从打雪仗少年成长为将军教授|“校友回湘·杰出校友面对面”专栏 下一篇:【潇湘晨报】150位专家开讲,第四届全国教育评价学术年会在长举行 通知公告 更多 2025年清明节放假通知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公开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湖南省教育 关于举办第二十二届学生社团节的 2025多伦多学士嘉堡校区夏校宣讲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公开 最新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