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内容 / Article Content

高三语文推荐阅读资料19

发布:语文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5-18 人气:

高三语文备课组阅读推荐资料之19  (5月5日)
作文立意构思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识付费”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个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众多知识付费平台如新浪问答、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吸引了大批网友,愿意付费获取知识内容的人越来越多,有的知名答主的付费用户多达10余万,影响力不可小觑。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了优质内容的生产。但知识付费也存在弊端,即知识的碎片化。因为知识付费直接把观点、结论呈现給你,跳过了原因、推理、依据,你得到的只是一堆结果。
  对此,你怎么看?请以“我看‘知识付费’”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综合考虑,可以有以下立意:①知识付费的出现与流行凸显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既体现了付费者可贵的求知热情,又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又提高了获取知识的效率,可谓多嬴。②不能一味依赖“知识付费”,要保留自己思考的权利,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应该把思考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③利用“知识付费”要科学适度, 要保证自己有更多的通过思考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

 
警惕“知识付费”让你丧失思考能力
——我看“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的出现与流行凸显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既体现了付费者可贵的求知热情,又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可谓双赢。
  但在付费围观了若干问题的解答乃至花钱买了感兴趣的几堂课后,我对知识付费的态度却有所保留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对于那些纯粹的技能型知识而言,这种开门见山式的获取答案的方式是效率最高的,比如如何包饺子,怎样跑步不伤膝盖等等。提问者不需要知道论证过程,只要知道怎么做就足够了。但有些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有人问:“怎样度过大学四年才有意义”,这就不是一个能轻易回答的问题,一位美国学者甚至专门就此写了一本书,而知识付费的答主想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给出有价值的答案,可能性不大。这样的问题所需要的思考深度和人生阅历是简单的知识性问题所不能比拟的。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大多数知识付费用户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知识的极大丰富与思考能力没有同步提高之间的矛盾。跟积累知识不同,思考能力只能来自于长期的思考实践,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思考的一个特征就是慢,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有所得。而这与互联网特性是相矛盾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诞生把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推向了极致,今天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已经快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古人常常担心自己所知有限,但当代人却大都烦恼于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这样的时代,对人的思考能力的要求无疑是更高了。只有具备出色的思考能力,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但互联网的便捷让沉溺其中的人不愿再动脑子,遇到问题从一搜了之到一问了之,逐渐丧失了思考能力。据中国青年报所做的一项调查,遇到基础知识“空白”,60.9%受访者第一反应是上网搜索。其实,何止是基础知识,就是遇到人生大事,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用搜索引擎搜一下。
  有了互联网这个无所不知的老师,我们还需要思考吗?有了知识付费平台,我们还有必要自己寻找答案吗?古人曾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应该把思考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漫漫人生路,我们总是面临无数的选择,无数的取舍,有时放弃一些东西是艰难的,因为这些东西或美丽、或精彩、或诱人,但当你放下之后,也许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当我们回顾浩瀚的历史,当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放弃少许却获得了更多。
  东晋陶渊明不与世俗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放弃了俯仰由人的仕途,却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惬意;唐朝李白一生豪放不羁,浪漫飘逸,他不愿低头摧眉,宁愿弃官而去,选择云游四方,与诗酒为伴,最终吟就了熠熠生辉的九百诗篇,令后人赞叹不已;“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工作环境,毅然投身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至死不懈,创造了伟业……先贤的事迹虽已远去,却仍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有失才有得,放弃未必意味着不幸!
  但是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甘于放弃的,都懂得放弃的必要,有的人贪图富贵,为此不择手段;有的人热衷功名,为此尔虞我诈;有的人爱慕虚荣,为此不肯谦让忍耐;有的人迷恋玩乐,为此丧失斗志……然而,我觉得这些未必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相反,往往使他们活得更为沉重,更加烦恼,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因此,过多地追求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肯放弃眼前的安逸,必将使人生变味,使人生的绿地慢慢荒芜。
  由此我又想到了迎风立于赤壁之上的子瞻,看他长髯飘飘,大笔一挥便是清词丽句,光芒四射!然而,他的人生中,也曾经经过一番心灵的挣扎,自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也寂寞,也消沉,他报国无门,满腹经纶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面对滔滔江水,他忽然顿悟:放弃过去的荣辱得失,一切从头开始,重新振作。于是,他挥毫泼墨,一吟便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唱便是“驾一叶扁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最后,他开创了豪放词派,万古流芳!
  当你手持玉石却不慎滑落河中,不要遗憾,难道你不曾看见水中荡起的层层漂亮的涟漪?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生活,不能刻意追求,否则会过得不自在,不轻松。要学会放弃,适时适当地放弃,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并不是消极遁世。该放弃的无须坚持,该割爱的无需犹豫。更不必为此黯然伤神,因为,放弃同样是美丽的!
  一位教授向一位著名的禅师问禅,禅师以礼相待,却不说禅,将茶水注入教授的杯子,杯子已满还不断注入。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终于忍不住大声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能再倒了。”“你就像杯子,”禅师答道,“里面装满了你的看法,你不先把杯子倒空,我如何对你说禅?”
  有些人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比拼的是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人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其方式是教师和机器人分别为参加数学比赛的78名初中学生进行四天集中性的教学辅导。结果是,智能机器人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在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打败教师教学组的26.18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
  材料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在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半信半疑。陶校长又很欣赏地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像被唤醒一般的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我不能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1.材料解读:
材料一,智能机器人依靠大数据教学方式,在知识教学、提升考试能力上有较大优势。
材料二,教师在情感教育、人性关怀上能唤醒犯错误的学生。两个材料的基本内容是,智能机器人与人类教师的教育教学孰优孰劣。
(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涉及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发挥各自所长,让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
(2)相异点:第一则材料侧重讲机器人依靠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成绩提高的优势。第二则材料侧重讲人类教师在对学生情感教育、人性关怀方面的优势。
2.参考立意:
(1)综合两则材料,可在比较其优劣的基础上立意。如:智能机器人与教师教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智能机器人教学就一定能超过人类吗?智能机器人教学的劣势在哪里?智能机器人教学永远不会唤醒学生;大数据分析在当今教学中的重要性;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人是机器人的主人,人类是主宰世界、创造万物之灵。
(2)从育人的角度看,既要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更要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人。
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在震惊之余,我不禁陷入沉思,在新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吗?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其实,只要认真去审视这场人机对决,我们便不难找到答案。
  在这场对决中,双方比拼的是“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智能机器人代表的是“拥有高精尖的技术团队、百名特级教师研究组,成功地将智能技术与教育经验融为一体的国内第一家人工智能智适应教育机构”,而三位名师团队代表的仅是有着“17年平均教龄的中高级老师”,其实,从双方的力量来看,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了。与其说是智能机器人赢得了比赛,不如说是它背后庞大的精英团队赢得了比赛。3个中高级教师PK由100个特级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啊,更不要说智能机器人本身是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来比拼了。
  虽然这场比赛智能机器人赢了,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能证明机器人的教学水平就一定比教师好,只能说在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强了。因为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大数据,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及时评价,对知识欠缺点及时补救,使辅导更到位。这纯粹是技术性的东西。如果智能机器人一直这样辅导学生的话,或许他们真的可以成为解题高手,但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因为“学霸”除了考试成绩好之外,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顶呱呱”的,例如情商、逆商。
  我们不要忘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单包括学习能力,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就目前而言智能机器人还不具备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还必须要依靠教师才可以。
  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面对着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他并没有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本着热情关怀、耐心教育的真心,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用特别的爱做道具,把“四颗糖”串成一个“糖葫芦”,把“尊重和理解、信任和支持、赏识和鼓励、宽容和体贴”轻轻地递给那个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唤醒他的良知和动力。如果是智能机器人,它会怎么样判断呢?在它的世界里或许只有对、错之分,正、误之别;或许它会认为,打人就是不对,被打的就是受害者吧。作出的判断尚且不能够依理依据,更不要奢望它能够去“教育”学生了。
  尽管智能机器人在教学和提升考试能力方面取得非凡的成绩,但并不代表它在未来就可以取代教师,在感性的世界里教师还是主宰。而教师在新时代的教学教育当中也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如果能够借助智能机器人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对教育事业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ƒ③不得抄袭、套作。
 
 
善读心灵之书
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皮村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决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科圣墨子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他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总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以达到所谓的自身的发展和得到物质的积累,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于每一个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资深心理测评师,在搞线上测试活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测试心理问题,让测试者心中洒满积极的阳光。他认为,调整心理到最佳的途径有如下三条:学习更好的接纳自己、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学习并平衡生活。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是心理调整的最佳途径?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离开材料和含义和范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接纳最好的自己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有着共同的目标:自己要接纳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都不能接纳自己,谁还能接纳你呢?因此,我认为,在这三条途径中,学习更好的接纳自己是最佳途径。
  认清并接纳自己的优缺点,能产生强大自信力。工作学习与人交往亦是如此。如果连无法看清自己的优点,就是缺乏自信心,那将如何欣赏他人长处,又怎样与他人合作并平衡生活?1972年,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尼克松竞选连任。因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却不自信,走不出过去失败的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失败。因此,派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办公室安装窃听器。事发后,阻止调查,推卸责任,虽获连任但被迫辞职。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可见,因不自信而导致失败。
  生活每一天都要面对挑战。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并平衡生活,与人相处,是做好自己的要素。作为管理者要学会如何管理,搞好人际关系;作为被管理者亦然,如何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但我想,最大的挑战就是接纳自己。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无法正常交际;不认清自己的优点,会变得自卑,影响人际和工作。所以,接纳自己变得尤为重要。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发现新元素“钒”的过程,因严重缺乏自信又排斥他人,导致与“钒”擦肩而过;而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姆自信满满地走自己的路而与“钒女神”幸会。由此看出,接纳并正视自己,也不排斥他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更好的接纳自己呢?我想做好三点:首先,明确自己有什么缺点,比如脾气不好、办事拖拉或粗心大意,然后改正;应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发扬,把长处发挥到极致。如在活动中表演才艺,展现阳光快乐的一面,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其次,学会欣赏他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就能被他人欣赏。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初,召唤老同学回国创业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善于接纳自己,欣赏并为他人服务,也会被他人欣赏。
  这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每个人看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和别人有关,所以,想要领航时代而不被湮灭,那么就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但是要想保障做到这一切,先要接纳自己。我可以做别人的配角,但在我的世界里我是主角。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碎片化阅读”正以异常迅猛的速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冲击着传统阅读的堤岸。对此,有人忧心忡忡,有人不以为意;有人坚持创作长篇作品,与“碎片化阅读”相抗衡;有人顺应“碎片化阅读”的形式,将凝练后的生活体验,用简短的文字传递给读者。有人说,《论语》也是碎片化的形式,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有人说,如果孔子能形成非碎片化的系统性论著,则会对后世有更强大的精神影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这是一道时事评论型材料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意义指向相对集中,其核心论题是“碎片化阅读”。材料的主体部分重在展示不同的人面对“碎片化阅读”的不同情感认知或做法。这些情感认知或做法体现的是不同的人面对“碎片化阅读”的不同价值观。材料中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观点没有偏向性,命题者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感悟,考生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主要观点,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立意可以有以下几点:
    1.新的时代需要碎片化阅读;
    2.坚持传统阅读,拒绝碎片化阅读;
    3.将传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有机结合;
    4.新旧阅读方式的较量等。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

 
行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如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挡。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有人叹息经典被冷落,传统被颠覆,于是奔走呐喊,试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有人钟情于阅读只言片语获取信息的情感体验,于是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徜徉。
  一味地感叹、呐喊与抗拒者,显然缺乏接纳新事物的勇气;一味地迎合、追捧与沉溺者,则未免过于肤浅,无法在阅读中形成深邃的思想,更无法在经典中汲取足够的生命养分。真正的阅读者,应该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倡导的那样,学会占有,学会挑选,如此,行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才能不被乱花迷眼,不会错过前方的风景。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实在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智能手机,便是一片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上到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无穷尽的内容,纠缠着每一个愿意亲近的人。心灵鸡汤、娱乐八卦、医疗保健、军事机密……一切的好奇心,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
  也正因为如此,学会占有才至关重要。唯有学会占有,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到真正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那一部分信息,才能让阅读富有意义和价值。遗憾的是,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中,太多的人恰恰丧失了占有信息的能力,于是人们的阅读总是浮于表面,总是远离思考,人们的思维变得日渐懒惰,精神世界日渐荒芜。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言语变得肤浅和乖戾,却偏偏还自以为这样的肤浅和乖戾是个性,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要学会占有,自然离不开学会挑选。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空闲时间极少,阅读时间更少,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能,就必须了解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是什么。抱着一本名著仔仔细细地阅读,在当下似乎已成为极少数人的阅读形态。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在手机或电脑上,接收外界的碎片化的信息。如此,学会挑选,就必须让这“挑选”远离低级趣味,也必须让这“挑选”超越饭后谈资或拉近关系的范畴。只有明确了自己的需求,“挑选”才有明晰的目标,阅读才能对个人的成长发挥作用。
  如果能够将上述两方面落到实处,即使我们身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也依旧能够借助有效的阅读来丰富我们的生命。条件许可时,我们应该学会“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条件受限制时,我们借助于精心选择的碎片信息,也可以获取必要的生命养分。生活于人心日渐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广泛地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但必须精选那些有利于我们提高修养、完善品质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读书却不思考,相当于开船却不扬帆,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消遣,而在于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与高尚。
  身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逃避者只是懦夫,完全排斥者也有些落伍,唯有积极应对者,才能抓住时机求得发展。既然潮流袭来,避无所避,那就“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简评】 本文开头紧扣材料立意,入题迅速,揭示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特征,概括了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两种不同态度,紧接着,对这两种态度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各自的不足,亮明应有的态度,确立全文的核心观点。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围绕“学会占有,学会挑选”由浅入深展开分析论证。先从最浅层的“占有”谈起,概述“占有碎片化阅读资源”非常容易;再论述要“学会占有”,凸显“学会占有”的重要性;然后由“学会占有”推及“学会挑选”,进一步深化论证观点,最后加以总结归纳。先分后总的结构关系,使得说理更具条理性。结尾处借用鲁迅《拿来主义》中的语言来表明文章的观点,收拢全文,使得文章语言更具典范性。

 
7.朝阳职中将于5月4日举行“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要求各班在4月10日前进行预选赛,并推举1位选手参加学校演讲总决赛。请以朝阳职中团委的名义写一份通知。要求格式正确,内容清楚,语言得体。(不超过150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知的写作能力。通知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②称谓: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比如本题通知的事宜是“‘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演讲比赛(决赛)”,时间是“5月4日下午两点三十分”,要求“各班在4月10日前完成预选赛,并推选1名选手参加学校总决赛”;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署名一般是“某某(单位)”比如本题是“朝阳职中团委”。日期最后一行最下角,与署名上下大致对齐即可。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

通知
   学校将于5月4日下午两点三十分举行“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演讲比赛。请各班在4月10日前完成预选赛,并推选1名选手参加学校总决赛。
    特此通知。
朝阳职中团委
2017年××月××日
 
 
8.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近几年,手机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是否应该进入校园,引起了学校、社会、国家的关注。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朗中学从2017年4月开始开展“阳光手机”活动。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展开,学校团委决定于2017年3月26日15:00在报告厅举行一场大型的辩论会,辩题是“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同时邀请部分家长组成评委团,亲临辩论会的现场。
请以立朗中学校团委的名义,给受邀家长发一份邀请函。要求:符合应用文格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邀请函的写作能力。邀请函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写作文种,写作时要注意格式的正确性,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语言的得体性。邀请函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等。称呼要顶格写;正文的首行要缩进两个字符;内容把邀请的原因交代清楚,比如本题的正文内容就包括“学校团委决定于201 7年3月26日15: 00在报告厅举行一场大型的辩论会,辩题是‘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邀请部分家长组成评委团,亲临辩论会的现场”。落款注明举办单位,写明具体的邀请时间。邀请函的语言要诚恳、有礼。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为配合我校4月份开展的“阳光手机”活动,我校决定于2017年3月26日15:00在我校报告厅举行一场题为“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的大型辩论会,现特邀请您作为评委团成员出席,期待您莅临指导。 
立朗中学校团委
×年×月×日 
 
 
附作文素材:
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更宝贵
贾亮
“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听完2018年的新年贺词,每一个国人都被习近平主席深沉的为民情怀所感染、所感动,也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更大获得感。其实,人民当新年贺词的主角,不只是今年,而是每一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3万多字,有200多次提到“人民”,4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足见人民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享有愈来愈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体国人,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当今的政通人和,和历史上两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对执政者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是对普通百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谓,执政者跳不出历史周期率,老百姓摆不脱横竖受苦命。
这两个历史现象都常被提及,也多有精彩论述,把二者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它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个现象受制于第二个现象。正是因为首先考虑的都是自身权力的稳固,而究竟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只是副产品,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只是将人民当成达到自己目的之手段,于是兴亡百姓皆苦,自然兴勃亡忽。所以,这两个现象并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恰恰是由于人的意志违背了真正的历史规律所导致。这个真正的历史规律,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循着这个思路,重新审视黄炎培与毛主席著名的“窑洞对”,不难发现,黄炎培的提问还停留在维护统治的层面,而毛主席的回答已经触及了关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核心密码,开始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
这个密码,简单到只有两个字:人民。这条新路,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到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逐渐“强起来”……人民立场,自建党伊始,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果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咏叹只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况且这“天下”也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义上的天下,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第一次将这种理想变为现实,而且在“天下”后面加上了大写的“人民”二字。
毋庸讳言,现实中的确有一些人配不上党员的身份,对不起人民的信任,甚至为了满足一己私利干了不少与民争利、损公肥私的事;也必须承认,一些群众还没有很好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但要明白,群众痛恨作风不良和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只是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健康的党;群众对自身困难的抱怨和牢骚,也正是我们党为之努力的方向。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谁也不想看到那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让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质的展现,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哲学的又一次重要表达。
是的,没有一种初心,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高尚;没有一种使命,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伟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可宝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一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
 
 
新时代,心态也应强起来
殷鹏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一些人缺乏中国自信,而是对西方抱有美好想象,迷信在“西天”能够取到“真经”;“牢骚太盛”情绪有之,一些人热衷于“找问题”“挑毛病”,并武断地下结论;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一些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愿为美好未来努力奋斗。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欲事立,须是心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为“强起来”作出战略安排。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新时代,理性平和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求我们清醒认识“纷繁世事多元应”、坚定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同时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克服“四种危险”。理性平和,才能拨云见日抓住本质,才能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一轮朝日“光芒四射喷薄欲出”。新时代,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更加自信、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坚强、坚韧地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击鼓催征、砥砺奋进,奋力推动中国这艘巨轮抵达胜利的彼岸。
 
【素材回放】                              
从2016年底开始,福建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陆续收到六名大学生以及家长、学校寄来的一封封“求情书”。这六名贫困生大多在校表现优秀,却因在一场自学考试中帮人替考被抓,前途顿时蒙上了阴影。
经调查发现,6个大学生是初犯、偶犯,替别人参加自学考试,得到的报酬不过区区200元,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和那些组织作弊的人不能同日而语,刑罚当然应该有明显区别;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家庭贫困,犯罪情节轻微,所以,检察院在综合评价了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当事人的主观恶性之后,认定“情节显著轻微”,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体现了法律宽严相济的精神。有理由认为,之前的刑拘等强制措施,以及移送起诉等司法程序,已对他们形成了必要的法治教育和震慑,也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素材解读】
“贫穷”不是免罪金牌,这种不起诉并不是“法外施恩”,没有破坏既有法律的严肃性,仍在刑事诉讼渠道中,属于检察院正当的自由裁量范围。《刑事诉讼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检察院可以不起诉。就是说有一些行为虽然满足了犯罪构成要件,但是因为情节实在轻微,没有必要作为犯罪来惩戒。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替考事件的危害性,不仅仅是搞乱社会评价体系,更在于毁坏了一个社会的诚信基础,其所指向的是学历造假,以及由此引发的信用危机。实际上,这也是刑法修正案将替考入刑的深层考量。如果这些大学生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而侥幸逃脱了刑罚,即便走上社会也不可能心有戒惧。当然,不起诉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惩戒,也不意味着这些学生不会接受教训,但如果严肃的法律总是被柔性执行,也不可能谈得上“以儆效尤”。
 
【素材锐评】
贫困大学生替考被抓,岂能“为了前程”免罚?
福建泉州的六名大学生在自学考试中帮人替考被抓现行,结果却出人意料地被免予起诉。笔者以为,公众且先别忙为鲤城区检察院的这一做法叫好。
首先,不起诉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精神。众所周知,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组织考试作弊或替考入刑成为引人注目的修正案条款。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增加一条: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从此,替考入刑就像醉驾入刑一样成为法律常识。该修正案并未特别规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代替他人考试的例外”,这就意味着,不管替考者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寒门学子,只要替考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在法律面前,贫困大学生没有任何“豁免权”。
其次,贫困不是免予刑事处罚的理由。定罪量刑的依据是犯罪情节的轻重和社会危害,至于犯罪嫌疑人家庭贫富情况,不应在司法工作者考虑的范围内。如果家庭贫困、表现优秀,替考了就可以不起诉,那流浪乞讨人员去偷去抢就有了合理性,也不应追究其法律责任。之前曝光的南昌跨省替考事件的“枪手”敖辉不也曾经对媒体表示“经常吃泡面”?难道其值得同情的家庭背景也成了免予起诉的挡箭牌?
也许有人会说,这六名大学生都是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又是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试问,有几个替考的大学生不是初犯、偶犯,且情节轻微?难道这样的替考学生都可以享受不起诉的特殊“待遇”?学生本人、家长、学校写的一封封“求情书”,其语言再哀婉动人,也不能说明贫困大学生替考就不算刑事犯罪。
再次,不起诉贫困生留下的是一个不好的司法范例。鲤城区检察院决定对替考的六名大学生不起诉,不但没有让替考大学生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还会让更对的贫困大学生有样学样:帮人替考,抓不住可以小赚一笔,抓住了就打悲情牌。检察院柔性办案,或可给贫困大学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替考不一定就入刑,只要证明家庭贫困、表现优秀,司法机关都可以网开一面。这种对失范行为的宽容,其实是对寒门学子违法犯罪的纵容,其社会危害不可小觑。
作为在校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我们相信他们不会无知到连“替考入刑”的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替考损害的是社会公平,六名大学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置法律风险于不顾,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能说明他们藐视法律,无视规则,作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理应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古人都知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道理,贫困生替考,只要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该起诉的就得起诉,该判刑的就得判刑,非如此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
 
每一分一毛里都有民生之重
杨耕身
先秦有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农耕社会这样的一派自给自足式的闲在,已经解体于工业文明之中。百年以降,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然而“复古”之风竟也时而吹起。
先看“凿井而饮”,据12月11日《潇湘晨报》报道,因为听说水价要涨,长沙市开福区赵家坪的居民们开始凑钱修水井。再看“合资建房”,自2003年起,北京、温州、广州等地都陆续出现“合资建房”的倡议,并已有付诸实施者。此外,据新闻报道,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照明则不再用电,而重新点起了蜡烛。
现代技术以对人的解放为追求。谁不知自来水更方便卫生,谁不知向市场选购房屋更能称心如意,谁不知电灯比烛照更安全明亮?因此在居民生活领域这种“返祖现象”,只能是源于一种被动的理性:“凑钱修水井”的背景是在居民用水几次涨价之后又一轮的上涨消息,“合资建房”则无疑是房价虚高的现状使然,至于舍电而取蜡烛,根本原因则在于不能承受电价之高。被工业文明胁裹的人们,被迫重新回归自给自足,由此,民生之状也就可知了。
民生何在?就在那一分一毛里。永远不要高估民众的承受能力,永远别以为民众只会敏感于数额巨大的房价,其实每一分一毛里都有民生诉求,都有生存之累。然而总有人笃定地说,涨价没什么影响,例如“邮资上涨对人们生活影响不大”、“水电价格再怎么涨,无非多了几毛、块把”之说。而以我们起码的现实生存经验来看,民生之重却已然就在其中了,如果真是影响不大,那么何以至凿井而饮、秉烛夜游之地步?房价之高且不去说,电价涨了,水价涨了,房价涨了,油价涨了,气价涨了,能涨的都在涨,惟独工资不见涨,让普罗大众屡屡堵心的事情,也正在于此了。
仍以水价为例,相关部门已准备为此召开价格听证会。那么我也就希望,听证会能将水井走俏的现象视为一种意见,更希望相关部门再思考一下,在涨价之前,是否真的已经穷尽了一切可以不涨价的手段。换言之,应当首先基于民本立场而非其他。
《论语》道“若得真情,哀矜勿喜”,意思是说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盲目乐观。“请给穷人们一点阳光”正是一种民本立场,就是要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而不是重新回到农耕时代。(2006-12-13《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