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120周年校庆工作总结会议

发布: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25-04-27 人气:
       4月25日下午,学校在孟其楼大礼堂召开120周年校庆工作总结暨半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会议。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校庆盛典的辉煌成果,总结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会议由党委书记谢永红主持。校庆筹备委员会执行主任陈胸怀作总结报告,深情回顾了校庆筹备与实施的艰辛历程。  
       人文校庆:一门一亭一址一攀登,一馆一歌一曲一电影
       常宁办学旧址的修缮和三迁亭的新建让历史文脉触手可及,广益门与攀登碑两大文化地标巍然矗立,成为附中人共同的精神坐标。焕新亮相的校史馆以“清新、清楚、清醒”为内核,通过144字校史三字经、6000字述略及“萌芽—破土—深耕—致远”四大板块,立体呈现70年教育改革历程。馆内三大镇馆之宝——禹之谟汉白玉立像、朱镕基抗战时期成绩单、天安门特殊国旗,以实物为证,串联起附中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百年征程。校史馆更以“新增110张照片、280件实物”的翔实档案,还原历史细节,致敬先贤精神。
       此外,校庆宣传片《中流击水》和主题曲《湘江渡》通过音乐与影像的交融,勾勒出附中人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精神图谱。
       学术校庆:5555数字解码硬核实力,大咖云集共话教育未来
       校庆期间,学校以“五本书、五篇文章、五场学术活动、五场专题分享”的“5555”矩阵,展现其学术底蕴与创新动能。
       五本著作:涵盖书记校长专著《研究型高中建设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校志《岁月如歌》、学科竞赛纪实《金牌之路》、校友访谈录《群星闪耀》及校园文化读本《樟园风物》,系统梳理附中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
       五篇核心期刊论文:于《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发表,聚焦研究型高中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其中《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时隔32年再登附中。
       五场学术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价年会、全国高中多样化发展论坛等高规格会议接续举办,吸引千余名教育专家共探教育前沿。
       五场专题报告: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围绕“五向”创新人才模型、科学教育加法等主题,分享附中教育智慧。
       学术盛宴更迎来丘成桐、翁铁慧、陈玉坤等顶尖学者莅临指导,与会嘉宾围绕“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展开智慧交锋,为附中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校友校庆:“高乐高”诠释情感共鸣,八万校友共筑精神家园
       校庆日以“高规格、乐氛围、高水平”为关键词,谱写校友聚力的动人篇章。
       规格之高:副部级干部2人、厅级以上干部20余人、处级干部60余人,以及44所高校、150余所中学代表齐聚一堂,共叙教育情谊。
       氛围之乐:上万名校友重返校园,在12处打卡点、文创市集、社团活动中重拾青春记忆,师生情、同窗谊、母校恩在欢声笑语中升温。
       水平之高:办学成果汇报演出以360度全息影像技术打造沉浸式舞台,三个篇章展现附中育人硕果。后勤接待团队以“千人无滞留、万人皆有序”的精细化服务,赢得校友点赞。
       在陈胸怀的总结报告中,还精心穿插了三个环节:纪检书记李春莲分享宣传片拍摄背后的故事,特别为两位老师颁发最佳演员奖——禹之谟扮演者蒋平波老师、李之透扮演者刘建军老师;副校长廖强讲述《百廿华章,薪火永续》庆典节目的设计初衷;工会副主席谭伟分享部分校友对母校深情回望的篇章。
       “从惟一学堂的为民而生,到广益中学的为国而存,再到今日的为未来而教,附中始终以‘大德’立校。”谢永红表示,本次校庆不仅是对百年荣光的致敬,更是对“办人民满意教育”初心的再宣誓。
       “我们回望历史,120年校庆的本质是为了举行一次精神长征,寻找方向与力量;我们立足当下,120年校庆的终极意义是为了进行一场文化动员,给将来以未来!” 湖南师大附中将以120周年校庆为起点,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新时代教育强校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