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湘都市报】湖南24名“牛娃”被清华北大相中,“强基计划”会青睐奥赛生吗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杨斯涵 刘镇东 黄京
今年,湖南又有24名“牛娃”凭借在五大学科奥赛中的突出表现,被清华北大相中了!日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发布2020年五大学科奥赛国家集训队名单,全国共260人入围,他们拟被保送至清华、北大等名校。三湘都市报记者梳理统计,24名湖南学生榜上有名,总人数位居第全国第二,他们分别来自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和雅礼中学四所名校。近几年,在高手过招的奥赛中,我省中学生却接连表现不俗,这其中有何“奥秘”?今年新启动的“强基计划”,会青睐奥赛生吗?对湖南学生来说,有什么优势?
【故事】
刘颖豪: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学霸”,从不轻言放弃
“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自己的性格,实在要说的话,那就是喜欢与人打交道吧。”3月17日,记者联系上刚刚获得2020年清华大学保送资格的师大附中学生刘颖豪,开朗、爱笑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由于成绩优秀,2017年,刘颖豪从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直升至师大附中,进入高中后,他获得了学校五大学科竞赛集训队的资格。那么,该向哪个学科“出击”呢?其实,和大多数走竞赛道路的同学一样,刘颖豪选择化学竞赛也经历了一番思考和权衡。“我觉得数学太难,生物和信息学又不太感兴趣,我就在物理和化学这两大学科进行选择。”在教练彭涛老师的引领下,刘颖豪最终锁定了化学科目。
在去年11月底举行的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中,刘颖豪的发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他告诉记者,从报到到闭幕式一共是7天时间,决赛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项考试。在4个小时的实验考试中,由于考试题目难度大,考试时间延长了半个小时,可是就在这4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刘颖豪还是没能完成实验。按照比赛规则,刘颖豪可以选择终止实验得到相应分数,也可以继续做完实验而被扣延时分,可此时的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继续实验。“当时,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管结果怎样,我都要将实验完成。”凭借着这股子冲劲,在实验进行了4小时45分左右时,他成功地结束了实验,并拿到了金牌。
能在高手如云的决战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刘颖豪当然也很惊喜。他坦言,自己并不是那种“书呆子”,在每天学习之余,他都会去听听英文歌。“当实验做完时,我真的什么都不想想了,听音乐就是我最好的解压方式。”刘颖豪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向国家队发起冲击,然后尽可能地提前多学一些大学知识,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因为这两科是能够提前学的最通用的知识。”
段骁涵:爱烘焙、弹钢琴,这枚“学霸”才艺双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直是长郡中学1701班高三学生段骁涵的座右铭,初中时,他在同学录理想那一栏写下:考入清华大学理工专业;而现在,段骁涵于去年暑假通过第28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取得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钱学森力学班,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高一入学前的那个暑假,段骁涵参加了长郡中学“绿色之旅”夏令营,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随着深入了解,他越发觉得生物的多样性令人着迷,于是,他在选择竞赛学科时选了生物。对于竞赛生而言,因为要同时兼顾常规学习和竞赛训练,付出的心血是双倍的。“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强压下,我的学习效率、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段骁涵告诉记者,他的在校成绩始终稳定在年级前二十名,他认为,竞赛学习与常规学习并不冲突,相反在竞赛中历练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让他在学习中能够保持高效持续的学习。
段骁涵还记得,在国赛的前一个月,他在外地参加集训,由于特别紧张,集训的几次考试他发挥得不理想。段骁涵静下心思考后,他发现自己一开始对于冲击金牌过于执着,心态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直到将心理预设稍稍降低些,心态的转换让之前的瓶颈一举冲破,在一个月后的国赛顺利夺得金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妥妥的学霸在学习之外,最大的爱好是烘焙,做的曲奇、蛋糕、马卡龙等味道让人称赞。他还爱写书法,每年家中的对联都出自他手,同时,在学校各大活动中也是活跃的积极分子,社区的“义工行动”中也有他的身影。获得保送资格后,他特意去学了钢琴,他说:“学习之余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让我放松、思维更清晰。”
【分析】
奥赛尖子生或更容易拿到“强基计划”入场券
从公布的名单来看,湖南师大附中入围学生人数位居全省第一。“作为‘奥赛强省’,湖南的保送人数在全国一直是‘排头兵’,这与湖南多所中学重视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有关。”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蔡任湘表示,近年来,在竞赛领域,全国有一大批知名中学都很重视,投入也很大,湖南作为中部省份,成绩一直位居前列,相当不易。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近几年,教育部门接连对奥赛出台限令,并全面取消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全国性高考加分政策,但一批从奥赛中走出来的优秀学子,仍然备受名校青睐。今年,教育部又出台新规,全面取消自主招生,而新推出了面向36所双一流高校的试点的“强基计划”。蔡任湘认为,“强基计划”和“学科竞赛”的相同点是科技创新型学生的培养,而不同点则是“强基计划”注重的是特长突出加综合优秀。“湖南是基础教育强省,在加上竞赛的传统优势,综合这两个方面,对于湖南考生是非常有利的。”
湖南师大附中科技创新处副主任蔡忠华也表示,接受过竞赛培训和选拔的学生,或将更容易拿到“强基计划”入场券。“这个计划是在自主招生工作经验和综合评价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这与奥赛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一致。”记者了解到,湖南师大附中自1991年以来,268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参加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共夺得金牌32枚、银牌10枚、亚洲金牌11枚,国际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如此“骄人”的成绩背后,蔡忠华表示,与学校历来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着莫大关系。“这些年,学校一直在为学有兴趣、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素质全面的中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按照要求,“强基计划”各试点高校招生简章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后,将于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符合条件的考生报名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校确定入围考核名单并公示后,再组织考核。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所有考生必须要入围强基计划的考核名单才有机会参加学校考核。”蔡忠华建议,当下,高三毕业生最重要的是让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全力准备高考,“毕竟强基计划的考试在高考之后,如果高考成绩不佳,连参加强基计划的机会都没有。”
原文链接:http://sxdsb.voc.com.cn/mobile/article/202003/20200318091218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