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湖南教育》| 且与时代共潮头——百年名校湖南师大附中改革创新之路
——百年名校湖南师大附中改革创新之路
一、播种革命基因,奠定优良育人传统
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深陷被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险境地。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一批有识之士发出了“救亡图存,保种存国”的呐喊,提出了“废科举,兴学校”的主张。曾跟随湘军亲历中日甲午战争惨败的禹之谟,在长沙创办了惟一学堂。在为陈天华等烈士公葬岳麓山时,身为中国同盟会湖南分会首任会长的禹之谟,发动长沙学生万余人参与公葬,并身先士卒,率领惟一学堂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惟一学堂创办的第二年,他被清廷逮捕入狱,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907年,禹之谟被清廷杀害,就义前高呼:“我为救中国而死,救四万万人而死!”胸怀祖国、心系苍生,这种从建校伊始就携带而来的革命基因,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将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惟一学堂后曾改名湖南私立广益中学。“湖南私立学校开办最早且成绩优秀者,以广益……为最”(见1916年8月16日湖南《大公报》),学校办学早期,尽管筚路蓝缕、举步维艰,但仍然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校就开设修身课,严格学生操行考查,规定操行不及格者一概不准参加毕业考试;开设体育课,组建篮球、排球、网球、田径、武术代表队,其中篮球队更是勇夺省运会冠军;成立学生自治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每期举办论文、时事、珠算、写字和中外文演讲竞赛……种种办学举措,切合当代教育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培养出李立三、柳直荀、欧阳予倩和朱镕基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同时,奠定了学校绵延至今的优良育人传统,为日后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形成鲜明办学特色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980年,作为首批由省教委组织实施的整体教学改革实验学校,附中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学校在全省教书育人大会上率先发起制定包括不提前文理分科、不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不搞高三教师专业队在内的“八项规约”(见1987年9月2日《湖南日报》)。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特殊发展、和谐发展四大目标,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自觉的“内驱型教育”。附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突出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反响,《湖南教育》《人民教育》(1997年第1期)同期发表长篇通讯报道学校办学育人经验,并以“办好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为题刊发评论员文章。
学校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在其多维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有特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整合资源,举办超常发展教育实验班,对智力水平超出常人的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成为国内较早开展超常教育实验的学校之一。1989年,省教委确定附中为全省六所实验中学之一,学校随即开始了基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整体改革: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改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强劳技课、丰富活动课、开发隐性课;加强德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理科实验班,发展学生学科特长,培养和指导学有兴趣、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上世纪九十年代,即有16名学生获得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或银牌,《中国教育报》(1993年8月11日)曾以“金牌摇篮梦正圆”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学校在发展学生学科特长方面的突出成绩。学校整体改革成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湖南省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育实验成果一等奖。附中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的深度变革,使得教育质量节节攀升,社会声望日渐响亮,学校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深化课程改革,打造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1999年,教育部发起组织以高中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项目,附中被确定为首批项目建设校。次年,附中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自此,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在“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构建起“两性(基础性、拓展性)四型(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研究型)”全新课程体系,有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走向社会、对接未来。卓有成效的高中课程改革为学校在新世纪赢得了“教改先锋”的美誉,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2012年,时任校长常力源因此被评为“全国名校长”;2013年,校长谢永红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卓越校长”荣誉称号。
2012年,省教育厅决定在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试点工作,并向全省印发《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方案》。附中以此为契机,趁势而上,选择从制度建设入手,多次修订学校管理要务,切实保障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同时,着力建设以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科学设置拓展课程、积极构建自主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体系,用心构建以教师校本研修、校际合作培训、成果孵化与推广为重要抓手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保障体系、个性发展支持体系、心理教育辅导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四位一体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在短短的六年里,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课题《湖南师大附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先后荣获湖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面向新的时代,建设研究型卓越高中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才,“中国梦”的追梦圆梦,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作强力支撑;“优秀是卓越的敌人”,持续高位运行多年的附中也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发力点。步入“十三五”,基于教育综合改革形势、国际教育潮流以及对办学方向的理性思考,附中提出了创建研究型卓越高中的办学新追求,2017年出台《湖南师大附中研究型高中建设方案》,全面开启了优质高中向卓越高中跨越的创新发展新征程。“研究”成了附中文化最强音,研究地管、研究地教和研究地学成了附中校园新常态。
研究型高中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学校将持续以增强科学素养为核心开发研究型课程,重点开发凸显研究特质的校本特色课程;将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创设研究型课堂,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建立问题化课堂教学体系;将以促进专业发展为核心培养研究型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生涯规划和指导能力,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打造优势学科团队;将以创新体验为核心搭建研学平台,切实改善研学条件,建设智慧校园,拓宽学生参加学科活动的渠道;将以崇尚研究为核心营造文化氛围,创设研究环境,建设研究文化,深入开展研究、学习活动;将以规律探寻为核心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强化课题引领功能、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和研究成果推广。目前,学校围绕研究型高中建设总目标构建了由37项在研课题组成的“课题群”,其中《研究型高中建设的校本探索与实践》课题被立项为省重点资助课题,《研究型教师的内涵、价值与培养途径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2018年,附中被确认为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校长谢永红被确认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回首附中一百多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顺应时代、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主动变革是学校永葆青春的生命密码,是学校一天天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向辉煌的不二法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只要持续具备识潮的眼光,拥有弄潮的胆量和智慧,附中定能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学校秉承“公勤仁勇”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科学教育见长,人文素养厚重”的学科特色、“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管理特色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文化特色。学校积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起了以湖南师大附中为主体、以湖南广益实验中学和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等7所学校为联合体的集团办学格局,并对口援助韶山学校、新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等20余所省内外兄弟学校。
学校共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国家级荣誉称号22次。目前,学校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学校,正朝着研究型卓越高中的奋斗目标迈进。
(来源 校办公室)